文旅马上说丨聊聊“黄金周”之④城市文旅不能只看重景区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8 21:37:00
国庆“黄金周”即将收尾,一些知名景区在长假8天里“人从众”的消息和画面,已经成为新闻里的新常态,同时也将城市发展文旅时,过度聚焦和依赖景区的“老问题”放在了台面上。城市文旅的竞争力,其实早已超越了传统景区的范畴,进入到比拼“城市整体魅力”的新阶段。看着新闻画面中“排队两小时、参观10分钟”疲态尽显的游客们,你会发现,过度依赖景区往往会导致旅游体验的同质化,同时也加重了城市负荷,最关键的是,难以留住游客!
举几个案例吧,拿成都来说,“巴适”(舒适)的生活氛围已经刻在了这座城市的基因里,对于成都文旅而言,这恐怕要比在宽窄巷子、武侯祠或是青城山打卡,更为重要。在传统的景区思维中,逛逛街巷、看一次熊猫,似乎就构成了成都旅游的全部,而在新文旅视角下,游客们可以在人民公园旁的茶馆花十几元坐一下午,他们体验的不仅仅是茶的品质,更是成都人松弛社交、享受生活的态度;而遍布街头的火锅店,提供的也不仅仅是食物,而是热火朝天的市井烟火气,这种情绪价值是任何封闭式景区都无法提供的。
再来看南京,10月8日某团发布的国庆中秋假期文旅消费“前10目的地城市”中,南京位居榜首,显然,吸引游客前来的不只是夫子庙、中山陵、总统府这些标志性的景区,带有风雅韵味的浪漫气息,宽容大度的城市性格,也是受到游客们青睐的关键“X因素”。当然,兼具东西南北风味的饮食文化,自然会让南京在“必吃榜”上频频亮相,同时也拉动“吃住行游购娱”往深度发展。
其实,除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文旅发展也在挖掘文化内涵,以避免景区游的同质化。在安徽安庆,作为黄梅戏的重要发源地,今年国庆期间,游客们在街头巷尾四处都能听到黄梅戏婉转的唱腔,比如南门街区、倒扒狮步行街,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上至七八十岁的老者、下至四五岁的孩童,都无比踊跃地上台献唱,不但烘托了黄金周的节日气氛,也在不知不觉中向游客传承了黄梅戏文化,正如安庆的一句城市LOGO——“一座有戏的城市”。
回过头来看,城市文旅的未来方向,绝不仅仅是将景区做大做强,而要将整座城市视为一个大型旅游项目来规划,当“门票经济”转向“体验经济”,从关注游客的一张门票,转为关注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的感受,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消费场景,才是真正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祚波
视频 马祚波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