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南京颐和路街区迎客流高峰 贴心举措守护游玩体验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1 21:35:00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同庆”,人们出游热情高涨,南京更是凭借着“苏超”的热度与深厚文化底蕴,跻身国内热门旅游地榜首。
10月1日,扬子晚报记者现场探访了南京City walk热门打卡地——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
漫步“近现代建筑博物馆”
颐和路公馆区原建有花园洋房9265幢,宫殿式官邸25幢,现列入保护范围的颐和路公馆区有各国公使馆、名人旧居等民国建筑225处,共划分为十二个片区。作为住建部与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不仅是南京近现代建筑风貌区的典型代表,更以 “参酌古今、风格迥异” 的建筑特色,被誉为 “最具特色的近现代建筑博物馆”。
与常见的十字形道路不同,颐和路片区采用的是独特的放射状路网设计。也正因为如此,不论是初来乍到,还是在南京生活多年,走进颐和路片区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在这里的路网之中。不过即使迷路也没有关系,漫步其间,街巷里的历史印记、人文气息,都值得细细品味、慢慢探寻。
图为颐和路
有“腔调”的“歪脖子” 树
在颐和路 City walk 的旅程中,一棵被网友亲切地称为 “会劈叉” 的 “歪脖子” 树,成为热门打卡点。记者上午10时抵达时,只见等待拍照的人已经在树旁排起了队伍,现场热闹而有序。“这会没排几个人,想拍就要赶紧的!” 一位正在为朋友拍照的女士见身旁游客有些犹豫,主动热情地招呼着。
这棵“歪脖子树”是一棵枫杨,树枝向侧旁斜展开来的模样有些随性慵懒,又似有些桀骜不驯。枝干上的青苔在米黄色外墙的映衬下,别有一番“文艺腔调”。也因此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争相打卡。
数字展馆见证城市发展
距离“歪脖子”树不远的江苏路 20 号、颐和路数字展示馆,同样吸引着众多游客。这里的前身是江苏路生活用水处理中心,也是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回溯历史,南京在 20 世纪 30 年代便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颐和路街区作为当时南京现代都市化的实验样板,其给排水配套建设在当年就已比肩世界水平。
如今,数字展示馆将这段城市建设史生动呈现,让游客在参观中不仅能感受民国建筑的魅力,更能读懂南京城市发展的脉络。
颐和路上墙绘也是打卡点之一
暖心保障守护旅行体验
“十一”假期期间,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大客流考验着城市服务能力。记者在现场探访时看到,街区内不仅有交警、城管队员不间断巡查,及时劝阻机动车违停、引导非机动车有序停放;还有社工、志愿者主动为游客提供游览路线指引,用耐心服务解答疑问。鼓楼区宁海路街道还特别制定了颐和路 “十一” 大客流应急预案,从人员值守到秩序维护,全方位保障街区安全有序,让游客玩得安心、逛得舒心。
值得一提的是,为缓解颐和路历史文化片区等周边“停车难”问题,鼓楼区还推出了暖心举措:“十一”期间开放机关办公场所、鼓楼大厦停车场,面向游客提供约50个免费停车位,实行 “先到先得”;停车对象仅限 7 座以下(含 7 座)小型家用非营运车辆;临停车辆统一从山西路124号大门进出,现场登记换证后,请按引导文明有序停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视频|薛玲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