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扬眼视频

视频|横跨3400 公里,江苏、新疆两地学子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1 16:16:00

10月1日,一部横跨 3400 公里、由淮安新安小学与新疆昭苏第五中学学生合唱 MV《我和我的祖国》正式上线。画面中,淮安新安小学的 “新旅小好汉” 们与新疆伊犁昭苏县第五中学的孩子们隔空携手,用清澈嘹亮的歌声献礼国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双节,将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的深情告白融入旋律之中。

这部 MV 的诞生,源于国网(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爱心教室” 公益项目搭建的友谊桥梁。

早在2024年,国网江苏电力在昭苏五中启动,国网“电力爱心教室”公益项目向校方捐赠电力科普书籍,为孩子们带去别开生面的电力知识趣味讲座,并改造了40间教室的光源环境及照明线路,更换老旧照明设备为护眼灯,通过灯光智慧控制系统为孩子们打造了光线均匀、柔和的学习环境。今年8月这份情谊继续升温,借助“电力爱心教室”开展国网“电力爱心教室”公益项目(江苏·新疆)暑期红色教育暨走进“国家电网”活动国网淮安供电公司联合淮安市体育局专程安排新疆学生现场观摩“苏超”联赛绿茵场上的欢呼成为两地学子共同的盛夏记忆。

今年10 月 1 日,国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双重庆典,两地师生不约而同提出:“用歌声向祖国致敬”。活动在“圆梦微心愿”环节中拉开帷幕。昭苏第五中学学生然娜·吐尔肯别克曾在“海棠心愿”活动中写下了“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子琴”的微心愿,这一心愿被国网淮安供电公司志愿者虞家伟认领并实现。在本次合唱活动中,然娜用这份充满爱意的礼物为《我和我的祖国》伴奏,实现了情感与梦想的双重传递。

为呈现最真挚的情感,两地团队付出了近两个月的努力。淮安新安小学老师放弃暑期休息,顶着酷暑指导孩子们练唱,从气息控制到情感表达逐字打磨;国网淮安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们则化身 “幕后功臣”,带着业余器材在学校报告厅反复录音,一天内完成数十次录制才满意收尾。国网伊犁伊河供电公司带着昭苏五中的孩子们在草原上取景,身后的雪山与麦田成为天然背景,他们特意穿上民族服饰,将哈萨克族舞蹈的灵动融入演唱场景。

MV 镜头里,跨越东西的画面在旋律中交织:淮安新安小学的孩子们在周恩来纪念馆前、在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内深情吟唱,指尖拂过承载红色记忆的展柜;伊犁的少年们站在草原、高山上、在电力爱心教室内放声高歌,头顶的护眼灯折射出明亮的光;当歌词唱至 “我最亲爱的祖国”,两地孩子同时举起手中的国旗,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与昭苏草原的风光在画面中完美叠合,两地学子虽相隔千里,却通过音乐共鸣,共同完成了这首充满深情的爱国歌曲的演唱。

“看到视频里然娜的笑脸,就像我们真的站在一起唱歌。” 淮安新安小学学生许愿的话道出了所有孩子的心声。

“这不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 国网淮安供电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电力爱心教室”项目自实施以来,不仅为昭苏第五中学改善了办学条件,更促使两地师生结下深厚情谊。今年以来,两地通过“云端课堂”、新疆学子赴淮安参观“国家电网”、共观“苏超”联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增进了解与友谊。作为 “电力爱心教室” 项目的延伸,MV 制作过程中,两地孩子通过视频连线共同修改歌词细节、设计拍摄动作,友谊在协作中愈发深厚。

新疆昭苏五中教师感慨:“从护眼灯照亮课堂到歌声联通心灵,江苏的温暖跨越天山,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力量。”

通讯员 罗佳宝 程曦 智琳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鼎兆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