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扬眼视频

这场“梵境双辉”对话展,开启2025灵山博物馆季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04 11:36:00

7月3日,由龙门石窟研究院与无锡灵山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千年龙门 遇见灵山”——“梵境双辉”龙门石窟与灵山胜境艺术对话展在位于无锡灵山胜境景区内的灵山博物馆内启动,标志着2025灵山博物馆季也正式启幕。

对话展启动。(灵山博物馆供图)

石窟造像展现场。(灵山博物馆供图)

活动在原创情景对话《千年龙门 遇见灵山》中拉开帷幕,两地专家立足各自地方文化,聚焦造像艺术、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学术成果与文旅资源,开展了《当千年龙门邂逅江南》的主题访谈。访谈通过魏唐气象与当代美学的映照、中原艺术精粹与江南吴地风韵的交融,生动展现了中华多元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相映生辉,深刻诠释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

龙门石窟造像

龙门石窟造像

龙门石窟造像

仪式后正式开启的《龙门万象:石窟造像展示》,最引人关注。据悉,作为唯一一处兼具北魏和盛唐两个中国古代造像高峰期的皇家石窟寺,龙门石窟是中国佛教石窟寺艺术的典范之一,现存编号窟龛2345个、各类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90余品。是世界上窟龛造像数量最多、规模宏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龙门石窟造像

龙门石窟造像

龙门石窟造像



龙门石窟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高俊苹介绍,此次龙门石窟精选北魏、盛唐两次造像活动高峰时期的代表性作品70余件(套),通过3D打印,将之按原比例或等比缩小制作成作品来到无锡,使市民、游客能直观感受石窟造像从北魏“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风格,过渡到唐朝“丰满圆润、典雅端丽”的大唐风范的这样一个转变。

龙门石窟造像

龙门石窟造像

龙门石窟造像

龙门石窟造像

“特别要说的是‘迦叶数字复位像’,作为为中国造像艺术极盛期的优秀作品,展现了盛唐时期典型的皇家石窟寺造像艺术风范!”但该造像上半身于1936-1940年间被盗凿,后流落至加拿大。2001年,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将造像无偿送还中国,之后与留在国内的下半身“合体”,这尊特别的造像历经历史的风霜洗礼,终于“完璧归赵”,高俊苹称“实属不易”。

灵山博物馆馆长华晓宁表示,龙门石窟是一座丝绸之路上的信仰灯塔,记录着中西文明交汇的壮阔史诗,并以北魏风骨与盛唐气象的“石刻艺术最高峰”,镌刻出中华美学的千年嬗变;灵山胜境屹立于江南文脉,作为中国佛教文化旅游的标志性景区之一,演绎着佛教中国化的当代实践。对于佛教文化及造像艺术的青睐,使得两个城市有了更多‘共同语言’。

石窟碑刻展示

如今,数字丹青又让龙门石窟“秀骨清像”的飘逸与“丰腴雍容”的华彩在江南重生,并演绎了“石与铜”、“刀与墨”、“古与今”的对话,“我们期待以此次对话展为契机,深化造像美学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加大文物保护合作与实践,共同探索石窟艺术与禅意生活的文旅融合新范式。”

展览海报。(灵山博物馆供图)

而在此次艺术对话展开幕之际,2025灵山博物馆季也同步启动。未来数月,灵山博物馆将围绕“非遗传承”“XR科技沉浸体验”“文创市集”“特色演艺”等多元板块,为社会公众持续奉上丰盛多彩的文化体验大餐,真正让博物馆“活”起来,让传统文化“潮”起来。(图片除署名外,由张建波拍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