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世界市长南京对话 共探滨水城市发展可持续路径

来源: 南京日报

2025-11-23 10:01:00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苍淑珺 乔雅萱 谢臻 杜文双

  大江大河是文明的摇篮,也是城市的命脉。11月21日下午,来自中国、埃及、德国、意大利、纳米比亚、塞尔维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的10位市长和代表,会聚南京六朝博物馆,围绕“文化、绿色与智慧开创滨水城市未来”主题分享各自城市与水为伴的故事以及城市治理过程中的经验与智慧。《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现场发布,世界市长达成共识,将推动全球滨水城市更好把握河流与城市的共生关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让文化遗产在滨水城市活化传承 

  从长江的雄浑到秦淮河的婉约,“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南京,始终在探索如何让文化遗产在现代城市中“呼吸”、在滨水空间中“生长”,在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中着力提升城市发展的绿色化水平、智能化水平。南京市副市长孙百军以《从“天下文枢”到“江河智岸”:南京的千年水脉与城市未来》为题,和来宾们分享了南京如何探索一条兼具历史厚度、生态温度与科技锐度的滨水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埃及吉萨省副省长亨德·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阿卜杜勒哈利姆不仅向大家介绍了吉萨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分享了当下着力打造的大埃及博物馆、历史街区保护开发项目,“我在南京老东门看到了非常相似的保护项目,我们期待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能保护我们的历史身份,让居民融入开发全过程。”

  德国迪特福特市市长贝恩德·麦尔向大家介绍了该市独特的“中国狂欢节”传统,也分享了他们在保护水资源方面所付出的努力。马来西亚马六甲市历史城区工作委员会主席颜天禄认为,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不仅要保护静态的历史遗迹,更要致力于动态的文化传承。他介绍,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马六甲历史城区已经和中国31个历史文化街区缔结为友好关系,包括南京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让产业发展和生态修复实现双赢 

  意大利罗马二区区长弗朗西斯卡·德尔·贝洛从罗马建城的传说切入,介绍了台伯河周边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案例,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古老河流与现代城市生活重新连接的蓝图。她还透露,罗马生物公园已经与红山森林动物园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纳米比亚的温得和克身处全球最干旱地区之一,却通过创新水管理,成为直接饮用水回用领域的全球典范。温得和克市市长恩德西哈费拉·拉兰贾不仅介绍了该市对水资源的创新利用,还呼吁:“进一步加强环境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以及文化交流、可持续城市发展方面的沟通,共同保护我们的未来。”

  意大利纺织谷的核心——科莫市市长亚历山德罗·拉皮内塞,介绍了该市如何将悠久的丝绸纺织传统与“绿色水源”战略相结合,实现产业繁荣与湖泊生态保护的双赢。

  让资源保护和城市发展相辅相成 

  位于多瑙河畔的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市,不仅荣获“欧洲文化之都”“欧洲青年之都”等称号,还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该市市长扎尔科·米钦介绍了当地结合湿地保护开展城市更新的案例。他说,中塞坚如磐石的友谊定会让中国和塞尔维亚合作之树越长越茂盛,为两国人民带来丰硕的果实。

  “和南京一样,我们也有一条母亲河——科罗拉多河。”墨西哥墨西卡利市旅游和会展局长玛利亚·穆里略讲述了该市和南京的深厚渊源,她说,“南京的发展实践,将吸引我们更好连接。”

  尼泊尔加德满都市国际关系办公室对外交往联络官沙利克·拉姆·奥利介绍了该市如何以文化遗产为引领,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水资源挑战。他还介绍了加德满都打造“数字之城”,吸引全球内容创作者开展数字化推广的独特发展模式。

  这一场全球市长对话,既是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一次深入的交流,也是对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思考。活动最后,10位市长和代表依次宣读《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个心愿: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这一份共识,带着古都南京的历史温度,凝聚着不同城市代表的智慧,将跨越山海,向新而行。

  视频来源: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乔雅萱 克良辰 杜文双 苍淑珺 孟勃翰 

  图片来源:世界市长对话组委会 

  点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