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 |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墓主归属再起波澜,学者提出应是第一代楚王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5 18:54:00
狮子山楚王陵墓主究竟是谁?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汉文化论坛上,这个困扰考古学界30年的问题再起波澜。
自1995年狮子山楚王陵发掘完毕,对于这座陵墓墓主是谁,学界长期存在多种观点,涉及第一代至第五代楚王的不同推测。在5日举办的汉文化论坛上,徐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照建再举新证,提出墓主应是第一代楚王刘交。
一
“墓主应是第一代楚王刘交。”徐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照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宗明义。虽然他曾是“墓主是第二代楚王”的拥护者,但随着研究日深,他很快就转变了观点,2013年他发表论文,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入手,再对西汉楚王陵墓重新排序的基础上,推断墓主应为第一代楚王刘交。而在今年的汉文化论坛上,他“老”证“新”说,从墓葬形制、出土文物、墓葬选址还有安葬仪式的隆重性等四个方面再次阐释这一观点。
![]()
![]()
在狮子山楚王陵出土文物中,刻有“元园”和“上邳侯金鼎”铭文的铜鼎,在2018年引起关注。“楚元王刘交谥号是‘元’,谥号一般是在诸侯王薨后由中央朝廷议定赐予,元园则是楚王入葬之后设立的陵园管理机构的名称。”刘照建告诉记者。
可否就此认定狮子山楚王陵就是刘交之墓?但这件铜器上的“元园”二字铭文有被人为刻毁或錾除的痕迹,故此学界对此有不一样的解释,从2018年至今,争议不断。葛明宇、耿建军等人认为,“铭文上有明显的铲除凿痕,说明其虽然本为元园之物,但后来被送与别人,故要把‘元园’铭文凿掉,这也间接证明狮子山并非元园”。
但刘照建认为,这件铜器是楚元王刘交陵园的用器,无论是否被打磨,都不可能再入葬其本人的墓内或从葬坑,这也是墓内未发现带有谥号加陵园名称的器物的原因。而这件铜器发掘出土地是附属于狮子山楚王陵的羊鬼山从葬坑。考虑羊鬼山与狮子山是楚王与王后的同茔异坟异穴合葬,既然羊鬼山从葬坑陪葬“元园”铜器,羊鬼山汉墓只可能是刘交之王后墓,由此及彼,恰恰也能够反证狮子山当是楚王刘交之墓。
![]()
![]()
而“元园”铜器上的第二行铭文“上邳侯金鼎容一斗四升”,长期不被人注意。刘照建介绍说,“上邳侯”是楚元王之子刘郢客的爵位,他在这个爵位上待了八年,刘交去世后,他就当了第二代楚王。能让他以“上邳侯”身份赙赗(送给死者财物)的对象,只能是楚元王刘交本人。目前这只铜鼎在徐州博物馆二楼东展厅正在展出,“上邳侯”三字很是清晰。
狮子山楚王陵出土文物之豪奢,在全国历代帝王墓葬中都是数得着的。
玉器是身份等级的象征。目前全国发现有114件玉衣,但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那件,是用做实用玉器的玉材制作而成,相比之下,其他玉衣都是用殓葬玉器的玉材所制。“可以说这件玉衣是天花板级别”;而目前全国范围内发现34处共83座诸侯王(后)墓,唯独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现兵马俑殉葬。在刘照建看来,这些无不指向指向徐州地区第一代楚王刘交。“因为他是刘邦的亲兄弟,跟着刘邦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政治地位高,社会影响大,也只有他才有资格用得起这些随葬品”。
![]()
![]()
有人认为墓主是第三代楚王刘戊,因为兵马俑出土时东倒西歪,以此推断当时埋葬得很仓促,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第三代楚王反叛后兵败自杀仓促而葬。“事实上兵马俑排列得很整齐,只是因为2000多年过去,兵马俑所在的上篷垮塌,泥土冲击导致队列不整。”刘照建解释说。
将墓主推定为第一代楚王,证据当然不止于此。
刘照建介绍说,葬在徐州的楚王一共有十二代,他们的陵墓现都已被发现。学者一般以墓主身份明确为第六代楚王刘注的龟山楚王墓为界,将楚王墓分为前后两期,其中狮子山、北洞山、驮篮山这三座楚王陵被认为是前期楚王的陵墓。
2013年,刘照建从这三座楚王陵的营建情况、防护设施等推断,狮子山楚王陵应为最早的一座楚王陵墓。“狮子山楚王陵,平面布局比例失调,整体缺乏规划,虽然墓室众多,但功能不齐全,连厕间、沐浴等配套生活设施都没有。这都说明它的营建年代偏早,设计理念尚不成熟,尚处于横穴崖洞墓的肇始阶段。”刘照建说。
相比之下,北洞山楚王墓设施完备,几乎完全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地面建筑,充分表达事死如生的理念。墓室四壁也都有打磨痕迹,裂缝也被补过。而驮篮山楚王墓的总体设计更为严谨合理,首次出现带有浴池的浴室,厕所制作更加完美,像北洞山楚王墓厕所仅在地面凿出蹲坑,无垫脚石等附属设施,而驮篮山厕所还配套了厕台,两侧装有踏板,右侧有扶手,连后部都装了一块长方形石靠背。
通过对这三处早期楚王墓形制布局、开凿技术和防护措施的比较研究,刘照建推断狮子山楚王陵就是第一代刘交的陵墓。虽然对狮子山楚王陵墓主身份的推断还有其他声音,但刘照建的这一推断,在学界还是得到包括已逝考古学家黄展岳在内的很多人的认可。黄展岳生前称,刘照建的推断“冲破过去讨论的瓶颈,把徐州西汉楚王墓的序列认识提升了一大步,令人耳目一新”。
二
据文献记载,公元前201年废韩信后,刘邦封其异母弟刘交于楚国,都彭城(徐州)。此后,楚国虽有两次因反叛而除国,但前后共有12代楚王。
刘照建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徐州一共发现9处20余座西汉楚王(后)陵,其中就包括了12代楚王的陵墓,它们分布于徐州城周围不超过10公里范围内。“如果说狮子山楚王陵是第一代楚王,那12代楚王陵基本就能对号入座了”。
“前三代楚王陵分别位于狮子山、北洞山和驮篮山,龟山楚王陵墓,因为出土了印章,所以确认是第六代楚王。第四代和第五代楚王陵,一在小孤山,一在卧牛山,小孤山目前正在考古挖掘,这两座王陵是后来发现的,填补了我当时推断的楚王陵的排列顺序。”刘照建说,“第七代楚王陵在东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在南洞山。而后四代楚王陵均在楚王山。”
楚王山有4座陵墓,长期以来,包括《水经注》在内的文献都认为,楚元王刘交墓位列其中,“但事实上这个记载是错误的,《水经注》中关于徐州的内容有很多都是错误的。这四座陵墓,我们都考察过,墓葬形制与东汉时期的土山汉墓几乎是一样的,墓葬文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一个王朝末期跟下一个王朝的初期,墓葬形制是一致的。由此我们推断它应是西汉晚期的楚王陵墓。”刘照建说。而这四座大墓的墓主分别对应的是哪四位楚王,目前还不能确定。
徐州地处黄淮平原,有丘陵,但更多的是平原,这些楚王为何不在平原上建陵墓?刘照建解释说,这涉及到横穴崖洞墓的起源问题。徐州地区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出现这种墓葬形制的,它是刘交发明创造的。刘交跟随刘邦打天下,在关中见到在黄土高原上修筑的横穴墓葬,又在楚国见到在山体岩石上向下竖井式地挖掘的墓葬,他把几种墓葬文化综合起来,在徐州地区率先创新,做这种横式的在山体内做的崖洞墓,既能够最大程度模仿地面建筑,又能达到防盗的需求。“全国范围内第一座横穴崖洞墓就是狮子山楚王陵。像河南永城梁王墓、河北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墓还有山东曲阜鲁王墓,都受到狮子山楚王陵墓葬形制的影响。直到明清皇室还在使用这种横式的墓葬。狮子山楚王陵在墓葬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开创和引领作用,所以我一直呼吁徐州申报世界遗产。”刘照建说。
实习生 雍茜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