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体育

民间健身团队风采展示丨常州市溧阳市上兴镇心灵舞动健身队:夕阳映舞韵 红心向未来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9 11:31:00

近年来,全省各地民间健身团队蓬勃发展,成为基层全民健身活动、科学健身指导的重要载体,为讲好基层体育故事,展示健身团队风采,江苏省体育总会特别策划了“民间健身团队风采展示活动”。让我们一同走近民间健身团队,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热情,共绘“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幸福图景。

在溧阳市上兴镇的街角公园和社区广场,总能看到一群群身影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她们用灵动的舞姿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用团结的力量传递着积极向上的能量,上兴镇心灵舞动健身队便是其中的一支队伍。自2017年成立以来,这支由平均年龄55岁的退休职工组成的队伍,始终以“健康快乐、邻里和睦、奉献社会”为宗旨,从最初的6人小团体发展为拥有80多名队员的优秀团队,成为社区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零起步,用热爱搭建舞台

上兴镇心灵舞动健身队的诞生,源于一群退休阿姨对广场舞的共同热爱。队长杨冬英是队伍的发起者,2014年退休以后,她发现社区里不少和自己一样的退休老人,“不如大家一起跳广场舞吧,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交朋友!”杨冬英的提议得到了5位邻居的响应,她们凑钱买了一台二手音响,每天傍晚在小区楼下的空地上练习。

起步阶段并不轻松。大多数队员没有舞蹈基础,动作生硬、节奏不准是常事。65岁的李阿姨因膝盖旧伤常常跟不上节奏,有时急得掉眼泪;性格内向的张大姐总不好意思在人前跳舞,一直躲在最后排。杨冬英耐心带领大家从基础步伐练起,把复杂动作拆解成“分解教学”,还为膝盖不好的队员调整动作,不断鼓励内向的队员勇敢站到前面。

为了提升水平,她们加入了溧阳市广场舞协会,在协会经常组织的广场舞公益培训中,她们用心学习,刻苦训练,常常练到天黑才回家。为了练好一个扇子舞动作,队员们顶着38度的高温在广场上排练,汗水浸透了衣衫,却没有一个人喊累。日积月累的刻苦训练使她们的舞艺得到了不断提升,她们的坚持也不断吸引来周边居民的加入,队伍不断扩大。

以舞为桥,用温暖凝聚人心

随着队伍逐渐壮大,上兴镇心灵舞动健身队不再仅仅是一个跳舞的团体,更成了传递温暖的“大家庭”。队员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但在这里,大家互相关心、彼此扶持,演绎着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团队建立了“三必访”制度:队员生病必访、家庭困难必访、重大节日必访。每逢队员生日,大家会一起准备小蛋糕,排练结束后齐唱生日歌;谁家有红白喜事,全队都主动帮忙。渐渐地,“有事找队友”成了大家的默契,舞队成了真正的“暖心驿站”。

走出广场,用行动奉献社会

“跳广场舞,做文明人,跳广场舞,做三个大使。”这是溧阳市广场舞协会对每个广场舞会员的要求,上兴镇心灵舞动健身队更是以此作为队训。多年来,她们始终坚持“跳出健康、舞出爱心”,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休人员的社会价值。

每年重阳节,队员们都会带着自编的舞蹈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陪他们聊天、剪指甲,送去儿女般的温暖。62岁的队员陈阿姨说:“看到养老院的老人开心地跟着我们打节拍,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收获成长,用坚持书写精彩

八年来,队伍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不断成长,现有不同级别社会体育指导员10人。每次外出学习后,她们都会把新舞蹈带回教学,持续提升水平。

从乡村田头跳到市级、省级、全国乃至国际舞台,她们屡获佳绩:2020年摘得运动龙城大联赛常州市广场舞大赛二等奖、溧阳市广场舞选拔赛一等奖、“牛首山”杯全省广场舞公益培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一等奖;2024全国广场舞展演赛(溧阳站)暨溧阳市广场舞选拔赛特等奖。

但对队员们来说,最大的收获不是奖杯和掌声,而是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和邻里和睦。曾经因关节炎走路都困难的周阿姨,坚持跳舞三年后,如今能轻松爬五楼;性格孤僻的刘大姐,在队友的带动下变得开朗健谈,还成了社区的“文艺骨干”。队员们常说:“加入广场舞队,不仅跳好了身体,更跳活了心情。”

如今的上兴镇心灵舞动健身队,不仅是社区文化的“生力军”,更成了基层治理的“好帮手”。她们用舞姿传递快乐,用真情温暖人心,用行动诠释担当,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着不平凡的“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