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少年志

21年搜集捐赠2152件史料,南京十三中校友亲属带学子“见证”历史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8 18:25:00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9 月 17 日下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烽火铸魂,薪火育人” 系列讲座首场活动如期举行。校友亲属、美籍华人鲁照宁先生受邀主讲,台城、红山新城两校区高一、高二全体学生通过主会场现场参与与分会场直播观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聆听跨越山海的历史回响,感受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

主讲人鲁照宁


鲁照宁1964年生于江苏南京,美籍华人。16岁随父母移民美国,大学毕业后任职于纽约电力公司。家族中二爷爷鲁葆寅遭日军杀害,小姑奶奶鲁美音因营救婴儿被日机射杀,亲属经历促使其关注抗战历史。

2000年受张纯如《南京浩劫:二战中被遗忘的大屠杀》影响,鲁照宁开始系统收集日军侵华证据。2004年首次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后持续征集文物,2015年捐赠战时美军丝质作战地图等120件二战实物,2019年捐献含日军轰炸南京镜头的16卷电影胶片,2023年4月捐赠记载淞沪会战的《大美晚报》等98件(套)史料。据统计,从2004年起,连续21年,他向纪念馆捐赠文物史料累计达2152件套(2660 件),含国际社会最早报道南京大屠杀的原件,同时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七次捐赠,提供中国空军抗战、杜立特突袭等史料。2024年退休后持续进行史料搜集工作。

校庆献“礼”,历史守护者归 “家”

主讲人鲁照宁先生与十三中有着深厚的代际渊源 —— 其父亲为学校五十年代校友,校园书香早已在心中埋下亲切的种子。南京十三中即将迎来建校 70 周年。此次专程返乡,鲁先生不仅带来了对抗战历史的深刻解读,更承载着父辈对母校的感恩之情,为学校 70 周年校庆送上了饱含情感的 “特殊礼物”。

下午 3 时45 分,十三中台城校区新青年教育剧场主会场内座无虚席,红山新城校区分会场同步做好直播准备。同学们神情肃穆,在 “九一八纪念日” 来临之际,以庄重的姿态迎接这场历史与心灵的对话。

2152 件套!用史料镌刻真相

“2002 年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那一刻,历史的沉重彻底击中我。” 讲座中,鲁照宁先生以个人经历为切入点,深情讲述了自己的历史守护之路。自 2004 年起,他耗时 21 年奔波于美国旧书市场、档案馆等地,累计向纪念馆捐赠文物史料 2152 件套、2660 件,涵盖书籍、报纸、地图等多种二战实物,其中不少为首次发现的珍贵资料。

“这些史料不是沉默的物件,而是历史的证人。” 他结合二爷爷鲁葆寅、小姑奶奶鲁美音的抗日牺牲事迹,从家族记忆延伸到家国苦难,让学生们从个体视角真切触摸到抗战岁月的艰辛与不屈。谈及 2015 年观礼抗战胜利 70 周年阅兵式、2023 年在国家公祭仪式上撞响和平大钟的经历,鲁先生眼中满是动容:“铭记历史从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要让和平的钟声永远回荡。”

薪火相传,青春担当继使命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提问,“搜集史料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青少年该如何传承历史记忆?” 等问题直击人心。鲁照宁先生耐心解答,鼓励大家 “把历史记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用知识武装自己,做和平的守护者”。

随后的赠书仪式温情满满,鲁先生向学校赠予承载历史重量的书籍,党委书记、校长张翼飞代表学校回赠纪念品,见证着校缘传承与家国情怀的交融。

“鲁先生的坚守让我们懂得,历史记忆需要用行动去守护。” 德育处肖辉主任在总结中说道。

在十三中建校70周年之际,十三中人正以实际行动践行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的誓言,让红色基因在校园薪火相传。

通讯员 张燕 薛嘉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