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史上最严”移动电源新标准要来了,充电宝会涨价吗?有商家称:出厂检测越来越严,存在涨价可能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6 21:28:00

近日,“‘史上最严’充电宝新规将落地”的话题持续引发市场关注。据媒体报道,工信部已于10月及11月多次组织召开《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研讨会。一份《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规”)显示,与旧标准相比,新国标在整机、线路板和电芯三大技术领域提出了数十项严格的改进要求。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企业在多方面的新增投入,将导致充电宝整体制造成本上升约30%,充电宝是否会涨价的问题也成为了消费者普遍关心的焦点。

11月26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向多家知名充电宝品牌进行了咨询。多位客服表示,目前暂未收到价格变动的通知,具体要以后续落实通知为准;不过,也有个别商家提到,“后续的出厂检测会越来越严格”,不排除涨价的可能性。


自今年以来,由罗马仕引发的移动电源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充电宝行业相关监管政策逐步趋严。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中旬,全国电子产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对国内移动电源进行了调研分析,检索搜集电池产品资料,分析移动电源产品组成结构,对多款电池产品进行了相关试验,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标准草案。

据了解,不同于过去仅需标注“3C”认证标识、品牌名称等,新规对产品标识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产品本体上应当标注电池的材料体系(如镍钴锰体系、镍钴铝、钴酸锂、磷酸铁锂、掺混体系应写明所有组分)、生产日期(格式应为“×年×月×日”),同时还要标识建议安全使用年限,可表述为“建议安全使用年限为×年”或采用相关标志进行标识。


在智能管理方面,新规要求移动电源应具备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具备智能监测、智能调节功能,以保证锂离子电池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安全性。其中,智能调节需要具有充放电流动态管理、过温保护等功能。

针对移动电源事故中常见的起火、爆炸、漏液等现象,新规指出,当移动电源遇到“过充电”“过放电”“短路”“过载”“误操作”情况时,应“不起火、不爆炸、不破裂、不漏液”。由此,有媒体称,新规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

11月25日晚,锂电标准化工作组(强制性国家标准《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牵头制定单位)就相关报道发布说明。说明指出,该移动电源标准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尚未定稿。

此外,说明中还提到,按照惯例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后的过渡期一般为6至12个月,该标准会根据各方建议选择合适的过渡期后实施。按照我国现有政策和法规,对于消费者已经购买的已经获得CCC认证的移动电源产品,该标准发布后将不受影响,消费者可以继续持有和使用。


随着移动电源的逐渐普及,消费者摆脱了电子产品低电量的困扰,出行更添便利,但近年来频发的安全事故,也折射出这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移动电源的使用场景多为飞机、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或携带过程中,其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风险不容小觑。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为全面满足新标准要求,企业在研发、生产工艺改造和认证检测等方面的新增投入,将导致充电宝整体制造成本上升约30%,这一成本上涨将不可避免地传导至终端零售价格。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轮成本上涨持理性乐观态度:“充电宝作为高频使用的消费品,即使因成本上升导致终端价格上涨30%,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仍处于可接受范围。更重要的是,新产品使用寿命将从普遍的300次循环大幅提升至600次以上,单位使用成本实则下降。从长远来看,消费者也能获得更高安全保障和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体验。”

针对消费者持续关注的价格问题,11月26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向多家充电宝品牌进行了咨询。小米、图拉斯、安克、倍思等品牌客服均表示,当前新标准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尚未正式发布,企业也在积极对接相关事宜,但目前暂未收到价格变动的通知,具体要以后续落实通知为准,“即使未来发布,按照国家规定强制性标准新规执行也会有充足的过渡期,不会突然失效”。

不过,也有个别商家表示,价格会受到原材料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后续的出厂检测会越来越严格”,确实存在涨价的可能性。


见习记者 鲁玥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