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大咖健康课】这个身体“最沉默”的器官,也可能成为最危险的“深水炸弹”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0 13:07:00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直到确诊了胰腺癌,才知道原来在胃的后面还“藏着”一个器官:胰脏。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直到今天,胰腺癌的生存率都不曾有显著改善。

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是世界胰腺癌日。本期《大咖健康课》,南京明基医院荣誉院长、胰腺病医院院长苗毅教授将为我们深入解析胰腺癌防治策略,并分享国际上为攻克“癌王”所带来的前沿进展。

大咖小传

苗 毅

南京明基医院荣誉院长、胰腺病医院院长、胰腺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国际知名胰腺外科专家,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ISGPS成员。致力于胰腺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在胰腺肿瘤、急慢性胰腺炎等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累计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其他胰腺手术近万台,手术数量与质量处于领先水平。

南京医科大学胰腺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副组长、美国外科医师学院会员、英格兰皇家外科医师学院会员。荣获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中华医学奖二等奖、比利时皇家放射学会“杰出科学研究奖”、中国医师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确诊时被判“活不过半年”,如今“活过了一年多”

去年十月,安徽的王先生觉得“胃不舒服”,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胃炎”,便遵医嘱服用相应治疗药物。但几天以后,疼痛反而加剧。再次就诊行CT检查显示“胰腺占位”,并伴有肝转移。一纸突如其来的“判决书”,让这个家庭陷入了黑暗。

“医生说是胰腺癌,当时我都不知道胰腺是什么器官,我就偷偷问医生我丈夫还能活多久,医生说一般也就半年左右。”王先生的妻子周女士坦言,那一刻内心的绝望感永生难忘。随后,一家人便毫不犹豫地踏上了赴宁求医之路,几经周折,终于在南京明基医院胰腺病医院找到了苗毅教授。

“我知道癌症已经转移了,等于没有了手术机会,”这是周女士内心最深的恐惧。然而,苗毅教授给出的并非她预想中的“判决”,而是一套科学、精细的组合“作战方案”:以化疗为基础,联合免疫治疗,并根据他的耐受情况动态调整。令人惊喜的是,王先生对初期化疗反应良好,连续16次化疗都未出现耐药性。复查CT可见肿瘤较前缩小。

“因为现在各项指标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又给我丈夫调整了口服化疗药,效果也很好。”周女士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在老家医院做常规复查是,当地的主任看到他都很惊讶,说他的状态非常好,他们到现在为止都没遇到过像我丈夫一样恢复的这么好的。“我们选对了医生,除了治疗之外,也给我们莫大的鼓励和心理上的支持,这是我最感激的。”周女士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语气却无比坚定。

早癌“深藏不露”,新技术有望“破冰”

数据显示,虽然我国每年只有12.5万人确诊胰腺癌,但它却高占我国癌症死亡率的第四位,80%的患者确诊就是晚期,生存率不足10%。苗毅教授坦言,随着医学发展,近40年来大多数肿瘤的生存率都有显著提高,但唯独胰腺癌是个例外。

目前胰腺癌的临床治疗仍然是以外科手术为主,化疗、放疗为辅,结合介入、靶向、免疫、中医药等其他治疗措施的综合治疗。“胰腺癌手术是外科最复杂的高难度腹部手术之一,但即便这样,手术治疗我们可以说已经做到极致了,仍然需要综合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部分患者由于拥有更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和更有效的辅助治疗,生存率会明显提升。但提升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无疑是当前临床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苗毅教授说,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越好,比如直径小于1cm的微小肿瘤,手术切除率可超过90%,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70%-100%。

尽管肿瘤标志物检测、腹部B超、CT、PET-CT等已成为胰腺癌筛查的常规手段,能发现许多胰腺占位性病变,但它们对微小病灶的诊断能力仍显不足。“前不久刚在葡萄牙里斯本参加了香帕里梦德世界胰腺癌大会,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最主要的主场从临床变成了基础研究,最新进展包括人工智能用于胰腺癌基因的分析、影像学的分析、病理的判读等等,为提高胰腺癌的早期检出率、正确率带来突破。”苗毅教授介绍,目前,北京、上海等地有部分医院已经在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研究,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它能成为我们胰腺专科医生的“超级助手”,来为更多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机。“此外,针对胰腺癌的mRNA疫苗在美国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当然,它的效果还有待观察,但这也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由于胰腺癌确切的病因不明,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可以针对胰腺癌的一些发病相关危险因素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降低发病风险,比如远离高污染环境;戒烟、戒酒;尽量清淡、低脂饮食;坚持运动,提倡户外有氧活动;控制体重,避免超重、肥胖等等。有家族史、已有胰腺病变者等高危人群主动筛查。部分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容易和普通胃肠疾病混淆,如果出现厌食、恶心、腹胀腹泻(特别是油花样脂肪泻)等消化道症状;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等,需要引起足够警惕,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创新一体化诊疗新模式,探索胰腺病医院的“南京样本”

以多学科协作(MDT)应对胰腺疾病的复杂性,已成为胰腺诊疗的必然路径,更是提升疗效的根本前提。基于这一深刻认知,今年5月12日,南京明基医院胰腺病医院正式揭牌,这是在医院胰腺中心基础上发展成立的胰腺疾病现代化专科医院,旨在探索开启一场从根本上重构诊疗流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变革。

“首先,与传统‘桌边会诊模式’MDT不同,我们的MDT是‘床边实时、全覆盖’模式,每天早晨医护人员的交班就是一个MDT的过程。”苗毅教授介绍说,患者在病床上就能接受来自外科、内科、内镜、化疗、影像、营养、护理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评估与治疗,专科医生无缝接棒,治疗指令可立即执行。

而更重要的是,它覆盖了所有的患者。“每一个患者,每天24小时,每个礼拜7天,都在享受这样的MDT,患者可以随时与医生沟通。这种全天候、全覆盖的团队守护,确保了医疗资源的公平可及与治疗方案的连贯一致。”苗毅教授强调。

当然,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决策与执行“零时差”,避免了患者在不同科室间辗转等待,重复就诊流程;医生团队也可以完整追踪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从而能更精准地把控病情,动态调整治疗策略。

除了高效的MDT,医院的“一体化”理念还体现在对患者全身状态的全面管理上。特别是胰腺癌,它的治疗不仅是攻克肿瘤,更关乎患者能否承受得住治疗。因此,血糖管理、营养支持、心理疏导、血栓预防等同样被提升到战略高度,与手术、化疗等核心治疗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支撑系统,确保患者能以最佳状态接受并受益于先进治疗,从而尽可能实现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双重目标。

视频 于房浩 许倩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