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00后小伙突发心梗、40岁女性也中招!医生揪出“元凶”,不少人每天都在碰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8 12:05:00

2025年9月29日是第26个“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律动不息”。 心脏被誉为身体的“发动机”,一旦停摆后果不堪设想。

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陈建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冠心病是干扰心脏正常跳动的“隐形杀手”,而心梗正是冠心病最为危险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少人觉得心脏疾病是老年人的‘专利’,但如今我们接诊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其中就有因为多年吸烟突发心梗的00后,也有40岁出头、因常年吸入二手烟导致心梗的女性……”

图源 视觉中国

不胖、血脂正常也心梗?

医生揪出“元凶”

前段时间,23岁的小夏(化名)遭遇了一场心梗危机。一天早晨,他突然感到胸闷,全身冒虚汗。家人见状立即将他送往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经检查,小夏被确诊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从造影检查结果来看,他的心脏血管的前降支开口已经完全闭塞。”心血管科主任医师陈建东介绍,团队当即展开紧急手术,在小夏血管堵塞的关键部位成功植入支架,及时恢复了心肌供血。

小夏年纪轻轻,并不胖,血脂指标也在正常范围内,为何会突发心梗?陈建东在深入问诊后得知,小夏有多年吸烟史,且烟瘾很重。“很多人觉得吸烟只会危害呼吸系统,其实烟草燃烧后会产生数千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对血管内皮造成严重损害。”

“血管的寿命,其实就是人的寿命、器官的寿命。”陈建东解释,血管内皮一旦受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进而可能引发血管痉挛、狭窄,最终诱发心梗、脑梗等严重疾病。

他介绍,心梗的本质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斑块破裂后,血小板会迅速在破裂处聚集形成血栓,瞬间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的血流供应中断。“年龄增长必然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因素,会进一步加速它的发展与恶化。” 陈建东补充道,男女患心梗的风险存在差异,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心梗发生率会低于男性。

不过,近日临床上就遇到了两位40岁出头的女性突发心梗病例。“我们通过问诊了解到,这两位患者都在棋牌室工作,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 陈建东说,有研究显示,在烟雾缭绕的房间里待1小时,吸入的有害物质相当于主动吸10支烟。她们常年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对血管的伤害极大。此外,二手烟中的多环芳烃会干扰雌激素代谢,使女性患心梗的风险增加35%。

心梗有征兆

急救与康复需中西医结合

陈建东指出,心梗发作并非毫无预兆,多数人在发病前几天会出现明显信号,如胸部出现压迫感、闷胀感或钝痛感;上半身疼痛,且疼痛可能辐射至肩膀、手臂、背部、颈部;在未进行明显活动的情况下突然呼吸困难,同时可能伴随冷汗、头晕、心慌等自主神经症状。

他提醒,若心梗突发,需立即停止所有活动,迅速坐下或躺下休息,同时第一时间拨打 120 急救电话。若手边恰好有硝酸甘油或阿司匹林,且明确自身对这类药物不过敏,可在救护车抵达前按说明书服用。

陈建东告诉记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上通常优先采用西医规范治疗方案,必要时会通过支架植入等手术技术,快速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进入康复阶段,一般会使用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同时需严格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若这些方面能控制得当,心梗的复发概率会大幅降低。”

此外,他还提到,中医在心梗及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冠心病的发病与“心主血脉”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常见病因可分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等类型。基于此,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经典中药方剂,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广泛,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中药方剂也实现了剂型改良,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改良后的药物深受广大患者认可。

“我们院内的特色制剂冠心平片,具有补气益阴养血、活血化瘀行气、疏经通脉止痛的功效,在患者群体中口碑良好。此外,养心舒脉颗粒、明心通脉颗粒等院内制剂,因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也为众多患者提供了更多中医治疗选择。”陈建东补充道。

守护心脏健康

要控“三高”、戒烟酒、常运动

陈建东提醒,若想保护心脏健康,需密切关注血糖、血脂、血压这三项指标。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高血脂容易促使血栓形成,而血糖控制不佳则会损害血管与神经,这些情况都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我们在临床诊疗中发现,部分20多岁的年轻人已确诊‘三高’,却不愿接受规范治疗,最终导致心脏、大脑、肾脏或眼底血管出现病变,严重影响了后续的治疗效果。”他建议,公众应定期进行体检,尤其要重点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脂蛋白a(Lp-a)两项指标:普通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控制在3.4mmol/L以下,心梗患者则需控制在1.4mmol/L以下;脂蛋白a的正常参考值通常为< 300mg/L。

“过去传统观念认为,蛋黄中的胆固醇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最新研究表明,尽管蛋黄胆固醇含量较高,其饱和脂肪含量却很低,而过量摄入饱和脂肪才是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真正元凶。” 他建议,日常生活中应减少动物油、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此外,“戒烟限酒”也十分重要,同时适当开展运动锻炼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合理运动控制体重,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通讯员 沈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视频 万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