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江苏退休医生赴西部无偿坐诊,为基层医院建起“带不走的医疗队”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0 17:27:00

到了退休年龄,有人选择享受天伦之乐,有人选择游历四方,也有人选择继续奋斗。2024年8月,60岁的江苏省肿瘤医院原结直肠外科主任蒋谦退休时,毅然跨越千里,以“零薪酬”扎根重庆奉节县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将毕生积累的肿瘤防治理念和先进技术无偿奉献给当地,助力学科发展和医疗人才培养。这不仅是一位资深医者的职业延续,更是一颗赤子之心的深情奉献。

蒋谦(左二)在查房

赤子情怀:跨越千里的无悔选择

从长江之滨的省城三甲医院到三峡库区的县级医院,面对多家医院的高薪聘请,蒋谦选择了无偿奉献。这份选择的背后,是他立志为西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的初心;是他铭记党和国家多年培养,决心以退休之身回馈社会的感恩;更是他坚信基层医疗更需要专业人才的医者情怀。

这份选择的契机,源于一位奉节进修医生的讲述——当地的美景与医疗困境深深触动了他。面对省城大医院的盛情邀请,他郑重承诺:“我要服务西部、服务基层,退休就到奉节县人民医院无偿工作!”2024年8月,蒋谦第一次踏上奉节这片土地。在与医院签订合同时,他特别要求注明“无偿坐诊,不拿报酬”。“请把这个写进合同里。”一年来,除了基本的食宿保障,他没领取任何报酬补助。

技精于勤:填补空白的专业领航者

在奉节县人民医院的这一年,这位从事消化道肿瘤外科近40年,尤其擅长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专家,如同永不停歇的陀螺。他每日准时到岗,严于律己,成为科室的标杆。主刀完成的100余台结直肠癌根治术,创造了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零差错”纪录,这源于术前精准评估、术中毫米级操作及术后严密随访。

在同事们眼中,他的日程精确到分钟:白天教学查房重塑诊疗思维,手术台上示范精准解剖,组织多学科会诊;深夜则伏案修订《基层外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主导编写《基层医院胃肠肿瘤诊疗质控手册》。他带领团队实现了多项“零突破”:2024年12月7日完成高难度直肠联合子宫阴道切除术;2025年1月8日成功开展结肠癌合并肝转移灶同期切除术,填补了当地医疗空白。

薪火相传:点亮心灯的医学传承者

“医学传承不是复印,而是点亮心灯。”这是蒋谦写在带教笔记本扉页的箴言。他常对年轻医生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奉节不仅要‘送鱼’,更要教会你们‘捕鱼’。”他独创的“三维培养法”——晨间查房锤炼临床思维,术中手把手传授技巧,病例讨论激发科研灵感,已培养出5名能独立开展Ⅲ类手术的骨干。

奉节县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靳智华感慨:“自2025年2月以来,在蒋主任的指导下,我科骨干已独立完成10余台高难度Ⅲ类手术!”科室年手术量显著提升,县域结直肠肿瘤患者外转率大幅下降,3项课题获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立项。他不仅带来了技术,更培育了健康的学科生态,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正在成长。

山海共情:患者至上的生命守护者

在蒋谦心中,患者永远排在第一位。年过九旬的父母虽然期盼儿子陪伴,但身为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父亲坚定支持他的选择,妻子也同样理解。他们知道,奉节的患者更需要这样的医生。

这一年,蒋谦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医院和患者身上。他主刀的60余台高难度手术,是将南京顶尖技术“平移”至县城的一次次生命接力。他曾凌晨四点赶往医院,只为让患者早日康复,同时为患者节省30%以上的治疗费用,践行“让山区百姓在家门口治大病”的理想。

他的工作笔记上工整抄录着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被问及这份千里驰援的期限时,蒋谦的回答朴实而坚定:只要当地需要,只要身体允许,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通讯员  吴梦然 胥林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