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女子坐11小时飞机后猝死,专家:久坐是诱因,这些高危因素叠加更危险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0 15:24:00

近日,30岁的李女士(化名)在经历 11 小时的飞行后突然晕倒,经紧急抢救不幸离世,医生推测这是由肺栓塞引发的心跳呼吸骤停。这一事件迅速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分享经历:“曾坐过近 10 小时飞机,下机时整个人都麻木了”“之前坐绿皮火车一坐就是 20 个小时,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

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华翠娥指出,李女士的情况是典型的 “经济舱综合症”,其诱因是久坐。

资料画面 来源视觉中国

久坐易引发血栓

这些人群需警惕

在医学上,“经济舱综合症” 被称为 “静脉血栓栓塞症”,最常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常出现在飞机经济舱,因为经济舱座位间距较小,人们久坐时小腿肌肉收缩减少,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变慢,进而造成血液凝滞,最终形成血栓。当乘客下飞机活动后,血栓可能会脱落,随血流经右心室到达肺动脉,形成栓塞。

只有坐飞机才会有这样的风险吗?华翠娥表示,长时间驾车、乘坐长途汽车,甚至是长时间坐在办公室,都有可能引发 “久坐相关的肺栓塞”。有研究数据显示,静坐约 3 小时,血栓风险会升高 4 倍;静坐超过 5 小时,风险则会增加 10 倍。

华翠娥还指出,久坐人群、肥胖者、孕妇、术后长期卧床者、服用避孕药者,以及本身有血栓病史、糖尿病、动脉硬化或下肢静脉曲张的人更容易形成血栓。

据了解,李女士在医院抢救时,经 B 超检查发现其下肢存在陈旧性血栓。此外,她的BMI超过28,属于偏胖人群,且有久坐行为,这些都是导致肺栓塞的高危因素。

她介绍,肺栓塞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通常还会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取栓或溶栓等介入治疗;症状较轻的患者,则可以采用药物治疗。

根据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及中国相关共识,低危患者的死亡率低于1%,中危患者的死亡率为3%-15%;而高危患者指的是已出现肺栓塞且引发休克的人群,这类患者的死亡率会超过50%。

血栓风险不分年龄

出行谨记这些预防措施

80多岁的张大爷(化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前不久因胸痛前往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当时检查发现他的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也有异常。我们给他做了冠脉相关检查,症状却没有改善,脉氧依旧偏低。” 之后,华翠娥为张大爷安排了肺血管CTA 检查,最终确诊为肺栓塞。“考虑到他的脉氧情况还行,症状不算严重,便采用口服抗凝药进行治疗。”

60多岁的陈先生在假期和亲戚连续打了几天麻将,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左脚肿了起来。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假期乘车高峰期,人们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的情况很常见,血栓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华翠娥还提到了两个病例:一名男子从外地乘火车回南京,下车后感觉右腿又肿又痛,随后去医院就诊;另一位情况比较危急,还没下车就突然眼前一黑,晕厥在地。好在这两位患者到医院后,病情都得到了控制,没有生命危险。

暑假来临,不少人选择出游。专家特别提醒,血栓风险不分年龄,大家不要抱侥幸心理。

尽管肺栓塞十分凶险,但80%的病例可以通过预防避免。她建议,乘车途中要强制中断久坐,每静坐一小时就起身活动5分钟;要科学补水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液过于粘稠;必要时可穿着弹力袜,这有助于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而对于本身存在血栓形成风险或患有基础疾病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抗凝药物。

“如果在旅途中出现单腿肿胀疼痛,或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此时切记不要按摩下肢,以防可能存在的血栓脱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华翠娥强调。

通讯员:于扬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万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