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苏州

百片20元的银杏叶在网上卖“爆”了?江苏女子全家动员“捡金叶”,一个秋天卖出数万片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3 18:02:00

谁也没想到,秋天的落叶也能“捡”出真金白银。近日,网络上掀起一股“卖树叶”热潮——银杏叶、枫叶、梧桐叶被明码标价,100片售价20元左右,可装裱成花束、塑封为书签,甚至成为婚庆布景的抢手货。家住江苏南通的轩女士靠卖银杏叶,已向云南一家公司单次发货超万片,全家齐上阵“捡金叶”。从江苏到云南,从上班族到学生党,有人靠捡叶子月入数千,也有人跟风“空军”。这波“捡钱”生意背后,是情绪价值的变现,还是季节限定的流量狂欢?

卖家晒出的银杏叶

落叶变“金叶”:社交平台带火秋日浪漫生意

今年秋天,“卖树叶”悄然在小红书、闲鱼、淘宝等平台走红。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搜索发现,仅淘宝就有数十家店铺专门售卖银杏叶,部分店铺成交单量已突破500单。除了银杏叶,枫叶、梧桐叶、黄栌叶等秋日特色落叶也纷纷上线,不少商家还提供深加工服务——如塑封装、压平干燥、搭配干花制成装饰花束,甚至定制“秋日浪漫礼盒”。

这些树叶普遍按片计价,100片售价约20元,300片优惠至35元左右,文案多标注“现摘”“天然无处理”“适合拍照/装饰/手工”。发货地集中在江苏、河南、山东等地,其中苏州、南京、南通均有供应方。一位买家留言:“没想到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一大包金灿灿的银杏叶,比自己满城找省事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股风潮并非偶然。近期,大量博主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发布手工教程:有人将银杏叶扎成迷你花束送给恋人,有人在叶片背面手写祝福语制成书签或挂饰,还有人将其嵌入相框搭配干花打造“秋日记忆墙”。这些充满仪式感的内容迅速点燃网友的创作热情。“看着视频就想试试,但我们这儿根本没有银杏树”,一位网友评论道。

从散步拾叶到全家上阵:一场意外走红的秋日副业

江苏南通的轩女士去年秋天第一次在小红书晒出老家河南的银杏叶照片,配文“出售银杏叶”,意外引来上千条评论和私信求购。“很多人说他们城市没有银杏树,想买点叶子做手工或拍照。”

轩女士的贴文下留言已过千条

如今,她已形成“南北接力的供货模式”:河南老家的银杏先黄,10月底开始采摘发货;11月中下旬轮到南通的银杏成熟,可持续供应至12月。最“阔绰”的一笔订单来自云南一家干花公司,去年一次性采购了1万多片,“他们说北京的银杏叶更大更金黄,从那边采购的也更多。”

轩女士坦言,自己有本职工作,卖叶子“纯属发着玩玩”,没成想订单火爆,连老家河南的堂弟一家都加入“捡叶大军”,每天忙着扫落叶、分拣、晾干、打包,“一周大概卖出50多单,赚个奶茶钱绰绰有余。”

南京上班族王先生则把卖树叶当成“爱好变现”。他喜欢在紫金山东路、颐和路一带散步,常会顺手捡拾形态完整的法国梧桐叶、银杏叶和枫叶,回家后用塑封机封装,三片一组售价20元,目前已卖出三十余单。

家住南京的王先生在网上出售塑封装的梧桐叶

“南京的梧桐是城市名片,很多人买去送朋友,很有秋天的氛围。”他说,订单最远寄到海南和黑龙江,买家多用于书签、相框装饰或情侣纪念。“也不只是为了赚钱,看到别人喜欢这座城市还挺开心的。”

苏州虎丘区的李小姐近期才入局。她在社交平台看到“北方树叶少,婚庆公司高价收”的消息,立刻在购物平台挂出银杏叶链接。“刚挂两天就有人下单,要得特别急,但我来不及捡,最后没成交。”她笑称自己“还没起飞就落地”。

苏州的李小姐近期也开始“卖树叶”

买家图什么?情绪价值撑起“落叶经济”

在买家端,购买动机看似简单——省时、省力、价格便宜,但背后涌动的,是对“秋天仪式感”的集体渴望。这份渴望,既属于热恋中的情侣,也属于为孩子手工作业发愁的家长,更有网友称“买来给仓鼠垫窝”。

山东的张小姐即将订婚,特意网购300片银杏叶用于订婚现场布置。“我喜欢那种金黄色的浪漫感,拍照特别出片。”她坦言,本地虽有银杏树,但很难找到足够数量且品相统一的叶子,“网上二三十块买一堆,还能挑大小颜色,比自己满城捡省心多了。”

另一位苏州市民则买了100片银杏叶做成花束送给女友。“刷到博主用银杏叶做永生花,觉得很有创意,也很浪漫。”他说,女友收到后特别惊喜,“虽然自己捡更有意义,但时间紧,网购能保证效果。”

而在这股热潮中,还有一群沉默却庞大的买家——家长。南京的陈女士(化名)上周刚下单买了150片银杏叶,为了完成孩子的手工作业。“幼儿园老师要求用自然材料做拼贴画,但是平时工作忙,没办法陪孩子一片一片捡。”她说,看到购物平台有卖就毫不犹豫下单,“25块钱,孩子高兴,作业也有着落,值了。”

轩女士收到的“买家秀”

轩女士的评论区里,有人晒出网购的银杏叶,有人表示不理解——“一堆叶子也能有人买”,更有人暖心留言:“其实不用买,我们这儿满地都是,需要的话我给你寄一袋。”

一片银杏叶,从树梢飘落,经人手拾起,最终在千里之外闪耀金光。这看似惊奇的链条,却真实映射出当代消费的新逻辑:人们买的不是叶子,而是秋天的情绪、仪式感与远方的诗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赵旭

视频 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