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馆+新展+新导览……苏州博物馆下半年活动亮点纷呈
来源: 苏州新闻
2025-05-21 10:12:00
昨天(5月20日),苏州博物馆举办媒体见面会,发布了苏州民俗博物馆提升改造、“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特展、手语导览视频上新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
苏州民俗博物馆提升改造
苏州民俗博物馆位于潘儒巷32号,馆舍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狮子林的后四进(原为贝氏宗祠)。
苏州民俗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以展示都市民俗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博物馆,于1986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成建制并入苏博。去年7月,启动了苏州民俗博物馆建筑修缮及展陈改造工程,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建成开放40周年。
改造后的常设展览以“赏四季”“飨三餐”“礼一生”三大主题轴线,系统呈现苏州独特的民俗文化。除了传统的文物展示,展陈设计方面,也延续苏博美学,巧妙融合文物展品与民俗文化,设计兼具社教科普和体验功能的展陈装置,打造沉浸式观展场景,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在“赏四季”这一部分,创新设置了《苏州民俗日历》,以漫画形式生动呈现苏州岁时风俗,馆藏明星文物“五路财神出巡仪仗”小摆设也将有更立体的呈现。通过“春风如酒”“夏风如茗”“秋风如烟”“冬风如饴”四个单元,重点展示元宵、端午、中秋、除夕及迎财神等传统节庆。
“飨三餐”展厅以“一碗面”“一杯茶”“一块糕”为线索,诠释苏州“不时不食”的饮食传统。将展出乔麦《姑苏24食景图》、骆驼担等特色展品。
“礼一生”展厅则保留并突出了原“贝氏宗祠”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壁炉、马赛克地砖彰显独特的审美格调。通过“初入世”“少年时”“花烛夜”“黄昏后”四个阶段,展出承载着美好寓意的百衲衣、花轿等展品,系统呈现苏州人的生命礼仪。
改陈后的民俗博物馆将更加充分地运用建筑空间,打造新消费场景。在一层展厅展示的基础上,将开放二楼区域,打造为咖啡厅和吴语茶社,也将开辟民俗主题文创空间。
苏州民俗博物馆毗邻苏州博物馆本馆、拙政园、狮子林、平江路等文博单位与文化遗产,恢复开放后将一定程度疏解周边客流压力,形成集聚效应、实现协同发展,打造古城文化体验新地标与新消费场景。
“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亮点前瞻
苏州是著名的“百园之城”,以拙政园为代表的9处苏州园林收录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刻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继“海棠独香——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之后,“世界文化遗产系列”的第三期如约而来,选择了最为亲切的园林主题,追溯东西方园林发展脉络,聚焦苏州古典园林艺术与文人雅趣,同时呈现世界各大园林体系之间的交流与融通。
苏州博物馆此次汇集国内外13家公立机构、160余件珍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共达36件/套,囊括诗文书画、古器文玩、西洋艺术等门类,着力呈现园林作为人类精神归属地的多样表达。
手语导览视频上线发布
发布会现场,苏州博物馆手语导览项目也同步上线。听障人群在馆内可通过使用AR导览眼镜等方式,观看对应文物的手语导览视频。该导览项目融合手语翻译、同步字幕、语音解说、高清图片等多种元素,共制作完成87个手语导览视频并上线发布,涵盖56件/套珍贵馆藏文物和诸多建筑特色。
苏州博物馆共建单位签约仪式
活动现场,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嘉德艺术中心达成共建合作,未来将围绕“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科技”“博物馆+艺术”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近期,苏州博物馆还联合河海大学推出了仿生机械锦鲤“苏小锦”,联动苏州智聚芯联微电子有限公司推出莫奈花园主题裸眼3D展项等“博物馆+科技”项目,与高校及科研单位、科技企业共同探索技术赋能博物馆创新发展。
来源:苏州博物馆、苏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