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激光让光线“显形”,AI为古鼎“发声”:南京中小学生科创大赛上演“魔法秀”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3 19:02:00

初冬的南京科技馆,俨然成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魔法世界”。这里没有哈利波特的魔杖,却有一支支激光笔穿透水雾,勾勒出光的路径;这里没有神话中的息壤,却有一个个智能垃圾桶,将烂菜叶“点化”为肥沃黑金;这里甚至还有会说话的千年古鼎,和能温暖冰冷雨伞的“热心”手柄……11月22日至23日,南京市第三十一届中小学师生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在这里火热举行。这场汇聚了全市397所学校、近9500名师生智慧的科学盛宴,不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个让想象力肆意生长的乐园。16986件作品背后,是一个个试图用科技改变世界的“微小梦想”。

光的“显形术”:让科学原理不再“看不见”

“大家看,光线‘现身’了!”在高淳区古柏中心小学许桂老师的展位前,一阵细密的水雾喷出,一道红色的激光束在空气中划出清晰的路径,撞上平面镜后,又优雅地反射出去,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一目了然。

“在空气中,我们只能看到终点的一个红点,但整个过程是‘隐形’的。学生们很难理解‘光的反射’这个抽象概念。”许老师一边演示着他的“光的反射实验演示器”,一边解释道。这个用塑料盒、激光笔和平面镜组成的简易装置,巧妙地利用水雾的慢反射现象,让光路清晰可见。

还有一位老师的教具也很有意思,可以通过直观、可操作的方式,演示人眼成像原理及常见视力问题的矫正方法,适用于八年级生物学第5单元人体生理与健康中的“正常眼、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教学。

文物“开口说”、生态“微缩景”:与三千年前的小克鼎聊个天

“大家注意看,池杉湖的荷花为什么特别饱满?秘密就在这个‘鸟粪-池杉-荷塘’的水循环里!”来自陈桥中心小学五年级的王淼和杨诗琳指着他们的模型。十万余只候鸟、近两吨排泄物、通过暗沟与沉淀池的引导、滋养千亩荷塘……一个复杂的生态净化闭环,被她们用黏土、泡沫板,甚至是从旧古筝上拆下的琴弦生动展现了出来。

在新城小学六年级姜贺、邢祁佳、姜辰玥的展位上,历史与未来进行了一场跨越三千年的对话。他们利用3D打印技术复原了西周晚期的小克鼎,并赋予了它“说话”的能力。当观众经过,红外感应触发,灯带五彩亮起,一声亲切的问候传来。只需说一句“你好,小克鼎”,就能唤醒这个沉睡千年的“文物”,向它询问出土时间、尺寸大小、名称由来等十个问题。背后是MIND+编程、语音识别和3D打印技术的综合运用。

生活“暖心创”:从厨房垃圾到奶奶的笑容

陈桥中心小学黄泽鑫同学将一个普通的50升垃圾桶,改造成了“智能堆肥桶”。桶内布设了温度传感器和由PVC管打造的“日”字形通风系统,当DS18B20传感器监测到堆肥温度超过32℃,就会自动启动气泵通风,加速发酵。“它解决了传统堆肥温度难控、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且成本远低于进口高端堆肥桶。”他的目标很明确:处理学校食堂的烂菜叶,为学校的智慧种植大棚生产有机肥,形成一个校园内的生态循环。

而最打动人的创意,往往源于最深沉的爱。一位同学为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奶奶,发明了“时光智忆盒”。这个智能陪伴助手,将老照片通过AI技术生成能触摸的3D浮雕,并配有温和的LED灯光。更神奇的是,内置的“小智AI”能通过声音识别家人,记住与奶奶的对话,用聊天帮她回忆往事。

“我的奶奶有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症),她会经常莫名其妙的发脾气,但是当她捧着黑白全家福照片的时候,情绪瞬间就缓和了下来;妈妈偶尔会陪着她,告诉她里面的人和发生过的往事,没几天她又忘记了。”这个发明的背后,是孙子对奶奶细腻的观察与真挚的关怀。它创新地整合了AI与3D浮雕光影技术,为全国超6000万认知障碍老人提供了一种“多感官刺激+个性化定制+情感交互”的怀旧疗法新范式。

此外,还有同学关注到“冬天打伞冻手”这个细小却普遍的烦恼,研发了集安全加热、便携环保于一体的“手柄加热雨伞”;还有脑机接口控制轮椅系统,使用者可以通过电动轮椅智能穿戴眼镜观察路面情况,而且只需移动眼镜,电动轮椅就会进行相应的移动;还有一款名为“文弱书生”的智能磨墨台,机械臂 可带动墨锭在砚台上进行稳定、全方位的自动化研磨;无需燃烧便能释放艾草功效成分并智能控温的无烟艾灸贴……


据大赛主办方介绍,自6月启动以来,本届大赛历经基层选拔、线上初评等环节,最终400余件作品斩获等次奖,其中65件作品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这些作品将代表南京市,出征2026年举办的第三十七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