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网站关注长江文化论坛:合作、共鸣的大河智慧源远流长
来源: 新华网客户端
2025-11-21 09:54:00
![]()
美联社网站发布文章《合作、共鸣的大河智慧源远流长》
11月21日,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即将在扬子江畔启幕。11月19日,美联社网站发布题为《The Timeless Wisdom of Rivers: Collaboration and Shared Vision》(中译文《合作、共鸣的大河智慧源远流长》)主题文章,回顾南京与圣路易斯、纽约两座美国大河城市交流往事,也向全球读者展望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在推动水文化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大河文明互鉴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对论坛配套的线上线下主题展览、互动活动进行介绍。
文章说,1979年南京与密西西比河畔的圣路易斯成为中美建交后的首对友好城市。在南京赠予圣路易斯的锦旗上这样写道:“南京与圣路易斯两市人民之间的友谊,像长江、密西西比河一样源远流长”。40年后的2019年,“美国投球手”雕塑与“南京击球手”雕塑分别被放置在南京与圣路易斯的地标位置,成为两座城市长期保持友谊与合作的象征。
![]()
密西西比河
2024年,南京带着汉字“和”“合”来到哈德逊河畔的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第15个联合国中文日,向全世界传递和谐、和睦、合作、契合的中国智慧。
文章强调文明互鉴与合作的重要性,从南京与圣路易斯结为友好城市后的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到密西西比河与长江在文学、地理符号、黄金水道、精神之河层面的文化契合,无不在讲述一个朴素真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
文章还重点关注了南京在长江大保护中的突出成绩,“南京长江段成为全球唯一人口密集超大城市中江豚稳定栖息的案例”,并对南京借助长江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游轮主题文旅开发进行报道,“从南京五马渡登船启航,游轮划开江面,长江的‘精神之河’意象在此具象为可观摩的流动史诗……江面上,长江江豚如精灵般闪现于航道两侧,优雅的白鹭与黑耳鸢盘旋在空中”。
中译全文:
合作、共鸣的大河智慧源远流长
11月21日至22日,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将在中国南京举办,这场汇聚全球河流研究学者、生态保护专家、文化使者及国际滨水城市代表的大会,将围绕水文化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大河文明互鉴等议题展开洲际对话,探寻解决方案。
长江,中华文明的摇篮。作为世界第三长河,长江干流流经沿线24座城市。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是中国长三角经济中心的特大型城市。1979年,南京与密西西比河畔的圣路易斯结为友好城,成为中美建交后的第一对友好城市。在南京赠予圣路易斯的锦旗上这样写道:“南京与圣路易斯两市人民之间的友谊,像长江、密西西比河一样源远流长”,两条伟大的河流成为两座城市、两个国家友好交流的见证。
![]()
南京赠予圣路易斯锦旗
事实上,成为友好城市46年来,南京与圣路易斯确实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和持续的交流。圣路易斯知名企业普瑞纳1992年便在南京投资设厂,艾默生电气公司于本世纪初在南京设立研发、采购中心。1994年,南京在圣路易斯密苏里植物园内建造江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友宁园”,每年这里都会举办“中华日”活动。今年,南京音乐家在“中华日”活动中改编美国棒球民谣《Take me out to the Ballgame》为中国民乐合奏版,引发观众共鸣。
去年4月,南京带着“汉字”来到了哈德逊河畔。一场名为“遇鉴汉字 和合共生”的联合国中文日主题活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2024年的联合国中文日是第15个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主题的“和”“合”二字传递的正是和谐、和睦、合作、契合之意。
在马克·吐温笔下,密西西比河既是美国文学中最具标志性的地理符号,也是承载其深刻社会批判与人性探索的精神载体。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学之都”南京而言,长江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黄金水道”,更是文学意义上的“精神之河”。从南京五马渡登船启航,游轮划开江面,长江的“精神之河”意象在此具象为可观摩的流动史诗,栖霞山、幕府山、燕子矶等“人文名山”伫立江岸,千年来流传的经典诗词名篇呼之欲出。江面上,长江江豚如精灵般闪现于航道两侧,优雅的白鹭与黑耳鸢盘旋在空中。得益于南京长江段的生态保护政策,曾濒临灭绝的长江江豚于2024年在南京长江段恢复种群数量至约65头,南京长江段也成为全球唯一人口密集超大城市中江豚稳定栖息的案例。
![]()
南京长江大桥
为更好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加深世界各国对扬子江流域地区认知。本次论坛还举办《河流·人类·城市》主题展、全球智库专家及外交官走读长江、Me & River(我与河流)社交媒体传递等一系列线下线上主题展览、互动活动,旨在通过文明互鉴不断促进大河城市可持续发展。
2019年,圣路易斯在与南京结为友好城市40周年之际设计了一组棒球主题雕塑。其中,赠予南京的“美国投球手”雕塑放置在长江边的南京国际友谊公园内,面向圣路易斯方向做投球动作。另一座“南京击球手”雕塑放置在圣路易斯市中心的布希体育场,准备击打来自大洋彼岸的投球。有趣的互动解释一个朴素真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