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公证”助朱枫烈士骨灰“回家” 南京公证员回忆:在台烈士骨灰回归大陆,朱枫是全国首例!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6 07:20:00
近日,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将曾隐于历史的英雄通过荧屏推向公众视野。剧中,地下工作者朱谌之,又名朱枫,她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誓言。朱枫烈士牺牲60年后,她的骨灰经学者、民间人士多方努力找寻才被找到。但是如何让烈士英灵回归大陆,此前并无先例。
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经多方联系,采访到了当年为朱枫烈士骨灰回家办理法律证明的南京公证处公证员许映晴女士以及时任南京公证处办公室主任王芃。“当时我们通过法律方式打通民间移灵渠道,助朱枫烈士骨灰回归大陆,这在全国是第一例。”王芃告诉记者,这种模式畅通后,其他在台牺牲的烈士骨灰也陆续回到大陆。
8旬老人的特殊预约:
母亲在台牺牲,我想将母亲骨骸领回
许映晴女士已退休多年并旅居国外,追忆起15年前为朱枫烈士“回家”做出的各个突破性创举,许映晴女士手写了4页纸的回忆发给记者。那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探索:
2010年7月,时任南京市公证处高级公证员的许映晴,接到南京市侨办主任的电话,说有一项公证事宜需要办理。
如期而至的是朱晓枫夫妇(朱枫烈士的女儿女婿)。“朱晓枫年近八旬,精神矍铄,温文尔雅。”许映晴回忆,当问她办理何种公证,并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时,她说:“我想办理我和母亲的亲属关系公证,但是我没有母女关系的证明材料。”
许映晴有点吃惊,既然有备而来,为何提供不了证明材料?于是谨慎地问:为什么要办理亲属关系公证,又为什么会没有相关的证明材料?如果提供不了公证所需的证明材料,公证处也无法受理出具公证书。老人思考了片刻,才缓缓道来:“我是南京军区总医院内科主任,今年80岁了,我母亲解放初期去了台湾,在台湾已故,骨骸遗留在台湾,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将母亲的骨骸领回。”随着问题的渐渐深入,她展开了封存几十年的历史:“我母亲是地下党,在台湾英勇就义。”
朱晓枫老人介绍,2000年后,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人员来往频繁,朱晓枫寻找母亲下落的期盼更加强烈,经过大陆、台湾学者的共同努力,经过长达7年的寻访和史料研究,终于在台北市戒严时期政治受难者纪念园纳骨塔内寻找到了母亲朱枫的骨灰罐。但是两岸处理此类“历史遗留问题”尚无先例,无论是家属身份和死者关系的认定,还是“骨灰罐”的领取和出入境,都有相当复杂的手续要办。
许映晴当即认识到,情况复杂、意义重大,她立即向处领导陈宁娟主任汇报,陈主任听完汇报后果断决定:“受理!我们克服困难,尽一切努力来完成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公证。”
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证明母女关系成为关键:
南京公证处调查数月终于翻出历史证据
几天后,公证处的几位同志专程登门拜访了朱晓枫,倾听了朱枫烈士的英勇事迹。1950年,朱枫英勇就义的这一年,朱晓枫刚满20岁,她的职业是一名军医,当听到母亲牺牲的消息后,她既痛彻心扉,也不感到意外,因为知道母亲所做的工作是随时随地会牺牲。大家还了解到台湾相关人士的鼎力相助和查找朱枫烈士骨骸的艰难过程,及大陆方面积极努力推动海峡两岸共同协商,采取民间移灵的方式,即朱晓枫提供与朱枫的亲属关系公证书,即可来台湾领回骨骸,回避了政治上的敏感问题。
但是,困难迎面扑来:当时,朱晓枫只持有一份载明:“朱谌之女士之骨灰坛,目前寄存于本处辖管戒严时期政治受难者纪念园纳骨塔”的台北市殡葬管理处的函件和一份《台北市殡葬管理处骨骸(坛)领回申请书》,除此之外,无任何能证明母女关系的材料。根据最初的调查,朱晓枫的档案里也没有其母亲朱枫的信息。
时任南京公证处办公室主任王芃告诉记者,在2015年之前,办理公证确实需要当事人申请并且提供证据才能办理。当年在办理朱晓枫与朱枫亲属关系公证时,大家很重视,打破常规,去了很多地方,除了部队、还有第二历史档案馆以及朱晓枫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还搜集了相关新闻报道、寻访学者加以佐证。
要进入部队档案部门深入调查是非常严格和困难的,南京公证处委派了军人家庭出生的年轻的党员干部曾凌同志来执行此项任务。正值7、8月份高温酷暑,曾凌走访了部队好多部门,历时几个月,终于查阅到了朱晓枫早年的档案!档案中有这样的陈述:“朱晓枫母亲:朱谌之(朱枫),白区地下工作中共党员。1950年到台湾地下工作,被国民党杀害。”
两项公证助力烈士遗骸回归:
为在台牺牲烈士“回家”开创先河
当许映晴把朱晓枫十八、九岁刚入伍时的最初原始档案里的履历表出示给她看时,她看到自己飒爽英姿的照片,激动地流泪了,喃喃地说:“我不记得还有这张照片,还有这份履历表。”其母亲一栏写着:朱谌之(朱枫)。至此,南京公证处为其出具了朱枫与朱晓枫母女关系的公证书。
又因朱晓枫年事已高不能前往台湾移灵,南京公证处出具了她授权台湾宝山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添财先生代为认领朱枫烈士遗骸的委托公证书。
同年12月,烈士的骨灰终于从台湾回归大陆。当时的《参考消息》这样报道,朱枫的移灵成功是封存了几十年的历史事件被揭开了;是海峡两岸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愿望和努力的结果。
许映晴对记者表示,朱枫烈士移灵的成功,公证书起了桥梁的作用,是以法律方式解决了历史问题,创立民间移灵的模式,为在台湾英勇就义的英灵归来开辟了道路。“朱枫烈士移灵从台湾归来暂存在八宝山殡仪馆,2011年,朱枫烈士骨灰在宁波镇海烈士陵园立碑安放,每个过程,朱晓枫都与南京公证处紧密联系,作为一名肩负责任的公证人,理应借助公证力量帮助烈士家庭完成毕生所愿,这不仅是朱晓枫家人的心愿,也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后来,南京公证处的同志再次拜访朱晓枫时,献上了鲜花,表达了对朱枫烈士的崇高敬意和对朱晓枫老人最衷心的祝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视频 任国勇 陈彦
美编 赵岑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