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南京东山街道骆村社区:“骆”地生根便民小巷将温暖送到家门口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8 21:03:00

“以前有个感冒发烧,最近的医院也在几公里外,而且大医院验个血都要排半天队,现在便民小巷里的龙湖分院十几分钟就能看到报告,太方便了!”提起社区里的新变化,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骆村社区的居民们赞不绝口。

骆村社区辖区约2.67平方公里,服务36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约3万人。过去,居民们曾有着“看病要跑远、养老不专业、诉求回应不及时”等烦心事。为切实提高服务效能,自三年前起,骆村社区党委集成多方资源全力打造“骆”地生根便民小巷。如今,便民小巷结出累累硕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

党建赋能暖民心

为户外劳动者撑起“一片荫”

小巷位于居民密集区,旁边紧邻龙湖龙湾天街,每天有数百名快递员、外卖员穿梭在街头巷尾,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让他们时常面临“喝水难、歇脚难、充电难”的困境。社区党委精准捕捉到这一需求,当即决定打造“宁小蜂”爱心驿站,以党建力量为户外劳动者撑起“一片荫”、筑起“一个家”。

驿站从空间布局到功能设置,都充分考虑了实际需求,配备了微波炉、饮水机、急救箱、雨伞、充电线、书籍等便民物品。为了保障驿站常态化运行,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了“红色旗帜党员志愿服务队”,联合居民志愿者共同制定服务排班表,每天上午9点至晚间8点,都有志愿者驻守驿站。

现在,“宁小蜂”送完附近的快递和外卖,可以到驿站歇会脚,喝口水、给手机充充电,要是赶上端午节、腊八节这些日子,还能吃个粽子,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如今,这个小小的温暖驿站已在“宁小蜂”之间传开。

党建聚力惠民生

医疗、养老、助残服务全覆盖

社区党委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弱”等重点群体需求,整合资源,将医疗、养老、助残服务搬进便民小巷,让不同群体都能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与温暖”。

2023年2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900平方米的空间里,设有单人间、双人间等33张床位。如今,中心入住了22位老人,日常还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医助乐助行等专业养老服务。

最让社区居民开心的是2024年3月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湖分院也在小巷里“安了家”。3300平方米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研为一体,设有全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等科室,还向周边居民提供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服务。如今,龙湖分院每日接诊100人次左右,“家门口的医院”成了大家口中的“放心医院”。

骆村社区党委持续拓展服务边界,还推动了星光残疾人之家入驻便民小巷,专门服务街道、社区有需求的残疾人群体。这也让这条小巷充满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与温度。

党建驱动筑平安

警网联动织密治理防线

骆村社区党委深知,治安稳定是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石,为此,社区党委主动谋划、靠前指挥,将骆村社区警网联动工作站作为“党建+治理”的重要实践阵地。这里配备了1名社区民警、1名网格长、6名社区辅警和5名网格员,取得了“发案少、秩序好、辖区稳定、群众满意”的良好社会效果,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整体水平。

这条小巷见证着居民们的烦心事变成开心事,也让骆村社区“五星社区”“乡村振兴先进社区”等荣誉变得更有分量。小巷的故事,还在继续,因为社区服务的初心,永远在“扎根”、在生长。未来,社区党委将继续深化“党建+治理+服务”模式,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让红色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通讯员 刘梦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夕悦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