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山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解读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救援的当代意义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02 21:36:00
今天(9月2日),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联袂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法、英、意、希(腊)、阿(根廷)、俄、塞(塞尔维亚)、巴(西)、喀(麦隆)、尼(日利亚)、日、韩、越、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江苏、浙江、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省、市的100多名中外专家参加,常州大学朱成山教授也应邀参加会议。
在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凌焕新上将分别作了主旨发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李文堂,俄共中央副主席、俄国家杜马国际关系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德米特里·诺维科夫,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张树军,希腊外交部原部长、色雷斯德谟克利特大学教授乔治·卡特鲁加洛斯,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会长张宏志,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日本明治学院大学国际和平研究所研究员石田隆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副政委兼纪委书记胥红顶,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王建朗等专家作了大会发言。
专家们在发言中,用大量的历史事实和学理的分析,指出在80年前,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在付出尸山血海的巨大牺牲后,终于战胜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中国人民终于从近代以来屡战屡败的魔咒中走向伟大的胜利,并走向民族复兴的新起点。
朱成山教授在分组会上作了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角度认识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团体和个人的救援行动》重点发言。他指出,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从国际人道主义的层面来看待拉贝等国际救援团体和个人当年的救援行动、价值和意义。时至今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来追溯和评价国际团体和人士的救援行动,具有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成果的普遍意义,成为人类现代文明自我拯救的精神丰碑和共同记忆
通讯员 董盼盼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