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通州区域社会治理 “一号一码”惠民生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7 14:27:00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吴佳笑 通讯员 李越文)
![]()
11月26日,南通市通州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召开媒体会,介绍了其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的创新举措。该中心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公共地名地址平台为两大抓手,运用数字化手段显著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与城市治理效能,让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智慧治理”带来的便利。
一号响应:政务服务“总客服”高效又暖心
通州区12345热线已整合全区32条非紧急类政务服务热线,实现“一号对外”。市民不仅可拨打电话,还能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南通百通”APP等多个渠道反映问题,真正实现“一个入口、多方响应”。
![]()
为确保群众诉求“接得快、办得实”,中心实行分类处置机制:咨询类问题力争当场或1-3个工作日内答复;求助、投诉类问题要求承办单位1个工作日内联系当事人,一般5-15个工作日内办结。通过厘清部门职责、细化分派规则,有效杜绝了工单“踢皮球”现象。据统计,今年以来,村(社区)层级办理工单比例最高降幅超80%,基层减负成效显著。
除了高效响应,12345热线更强调“数据预警”,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发现”转变。通过建立“一人多次反映”等预警机制,对热线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精准捕捉民生痛点与风险苗头。
在中高考前夕,中心通过分析历年同期投诉数据,预判噪声问题可能高发,提前向城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发出治理预警。相关部门随即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夜间施工巡查,使今年中高考期间噪声投诉量同比下降超过30%,考生在“无感管理”中享有了宁静的备考环境。这正是“数据预警”的核心价值所在,提前研判风险,精准部署力量,最终实现“群众未开口,我们已动手”的治理效果,切实守护好群众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一码互联:扫出便捷,“码上办事”成现实
通州区创新打造公共地名地址服务平台,以“地理实体+数字门牌”为基础,构建“一房一码一牌一址”的精准治理体系,为每个地址赋予唯一的“数字身份证”,实现从“人找地址”到“地址服务人”的智慧转变。
![]()
居民只需扫描家门口的二维码门牌,即可直接进行地址定位、查看学区信息、联系网格员,还可一键跳转至12345平台提交问题,实现“码上报事、马上办理”。
该平台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标准地址数据支撑。例如,在区域人口普查中,工作人员通过扫码即可核实住户信息,大幅提升数据采集效率和准确性;快递、外卖等行业也因此受益,投递效率显著提高。目前,全区已完成67万条标准地址、45万条非标准地址的坐标化落图工作,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