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连云港海州新登记企业量居全市首位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6 12:33:00

“以前办执照要专门跑市区,现在镇便民服务中心十分钟就能拿到!”板浦镇创业大学生何先生的体验,正是连云港海州“板浦模式”的生动写照。通过“区局授权+镇街受理”改革,将审批权限下沉、配齐基层服务力量,把政务服务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目前该模式正加速在全区镇街推广,彻底打通个体工商户登记“最后一公里”。

据数据统计,截至10月底,海州区在业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6.8万户,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新登记企业5805户,占全市总量22.53%,增量位居全市首位。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海州区以“便民批+规范指导+高效退出+包容监管”组合拳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扎实实践。

在规范行业发展上,海州的“靠前服务”机制同样成效显著。准备开小吃店的李女士,因提前收到区里发放的《餐饮选址风险警示手册》,及时避开居民楼下的高风险选址。针对餐饮行业油烟扰民痛点,海州区在经营者咨询阶段就同步开展合规指导、引导签订承诺书,从源头规范经营行为,推动餐饮行业实现全流程有序发展。

市场主体“进得来”,更要“退得出”。某文印店负责人苗先生深刻感受到注销改革的便利,“原来要跑市场监管、税务多个部门,现在政务中心一个窗口就能当场办结。”海州区通过注销“一网通办”和跨部门协同,彻底解决以往“两头跑、耗时长”的难题,让市场退出渠道更畅通,创业活力更充沛。

监管有力度,更有温度。2025年,区市场监管局办理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案件230 件,累计减免处罚金额 5千余万元,帮助486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在坚守法治底线的同时,海州推动“双随机、一公开”与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深度融合,对诚信企业“无事不扰”。还通过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为不同规模主体定制帮扶方案,实现精准施策。

从“家门口办照”的便民创新,到“选址预警”的源头治理,从“一网通办”的退出便利,到“容错帮扶”的监管温度,每一项改革都直击市场主体发展痛点。下一步,海州区将继续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推动审批流程再优化、监管方式再创新、帮扶服务再精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通讯员 李丹 王洪亮 丁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