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抗战记忆 ㉞|以少胜多的蟠龙镇伏击战
来源: 启东发布
2025-09-18 19:11:00
1944年8月24日清晨,蟠龙镇周边的哭喊声划破宁静——日伪军又一次下乡“清剿”,搅得百姓不得安宁。
民兵黄胜如听闻敌寇骚扰,当即赶往蟠龙镇侦察。据群众反映,凌晨3时许,聚星镇据点出动50余名伪军,挨家挨户实施抢劫,现已掳走3人,满载赃物向南逃窜。黄胜如迅速将情报上报民兵队长陈在文,陈在文当机立断,带领13名民兵火速向蟠龙镇进发,决心拦截敌人。
陈在文深知当地地形:通沙河、石陀港河上的桥梁早已被我方拆毁,河中又无渡船,伪军要返回聚星镇据点,唯有从蟠龙镇的桥通行。他当即决定在桥头及周边设下埋伏,等待敌人自投罗网。民兵们迅速隐蔽在桥体两侧的隐蔽处,紧握武器,屏气凝神静待时机。
上午10时许,远处传来杂乱的脚步声与谈笑声——伪军押着几辆小车,车上堆得满满当当,枪杆上还挑着包裹、鸡鸭等赃物,大摇大摆地向蟠龙镇桥走来。可这群伪军行至镇口便停下休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埋伏的民兵虽有些焦急,却始终沉住气严守岗位。
片刻后,伪军集合的哨声响起,敌人开始准备过桥。先头20余名伪军十分狡猾,故意拉开距离试探着上桥。陈在文判断时机成熟,一声令下,民兵猛地拉动引线,“轰轰轰” 几声巨响,榴弹在敌群中炸开,2名伪军应声倒地。桥上的伪军被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魂飞魄散,慌乱中导致桥板震动,多人连人带枪跌入河中。
敌人瞬间被分隔在桥的两岸,乱作一团。埋伏在两岸的民兵趁机火力全开,密集的子弹射向敌群。伪军腹背受敌,顾不上收拾赃物,边胡乱开枪边四散逃窜。陈在文考虑到我方兵力仅13人,敌众我寡且装备悬殊,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没有下令追击,这场伏击战就此结束。
▲日伪在启海地区构筑梅花桩据点示意图1944年11月3日,《江海报》刊登《日夜封锁围困,逼走富安镇鬼子》的报道
蟠龙镇伏击战的胜利很快传遍根据地,《江海报》专门刊登了维久乡民兵以少胜多的英勇事迹,高度赞扬他们的战斗精神。此战不仅打击了伪军的嚣张气焰,更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维久乡的伪乡保长开始动摇,不久后,投敌没多久的倪阜兴意识到 “投敌只有死路一条”,主动向我方自首。经此一役,聚星镇的日伪军再也不敢轻易到蟠龙镇一带作恶,百姓的生活重新恢复了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