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赣榆区:移风易俗“四必联”,基层治理新风来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02 17:22:00
“移风易俗树新风”主题展演活动 张善江 摄
扬子晚报网9月1日讯(通讯员 王煜 张爱文 记者 张凌飞)近年来,连云港市赣榆区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涵养文明乡风、赋能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创新实施“四必联”工作法,通过部门联动、干群联治、宣教联行、家风联育多元融合,有力推动了家风、民风、乡风持续转变。2025年以来,全区婚嫁成本降低约30%,治丧成本降低80%以上,农村社会风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文明家庭展演活动现场 于艺 摄
红娘志愿服务队开展移风易俗专题培训 刘哲良 摄
部门联动,合力促新风
开展移风易俗综合治理八大专项行动,建立季度推进会会办制度,推动各部门定期晒成效、明举措、谋计划。聚焦难点促进整改。根据山区、平原和沿海三种地域类型,将全区15个镇划定为3个工作推进片区,聚焦山区高价彩礼陋习,组建公益红娘志愿服务队;聚焦平原薄养厚葬陋习,推进殡葬改革,建设公益性公墓21个、公益墓穴79984个,推行“三去一降一补”(去白大褂、去吹鼓手、去棺材、降低礼金和就餐标准,补助哀乐碟片和音响,由村委会免费提供);聚焦沿海铺张浪费陋习,强化新风引导、观念养成。“线上+线下”无死角监测巡查。线下,由区民政局、文体广旅局等单位和各镇组建220人的联动巡查专班,开展常态巡查,累计发现并整改红白事大操大办等问题73个,形成“巡查—交办—整改”闭环管理机制。线上,常态化运用“1315”双网融合舆情处置机制,及时监测处置涉移风易俗网络负面信息12条。
公交车婚礼成为文明婚俗新风尚 张婷 摄
移风易俗我先行活动现场 孟康奇 摄
干群联治,同心践新风
以党员干部“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广大群众“绝大多数”,打好承诺践诺、上门服务和村民自治“组合拳”。党员干部践初心。区委组织部牵头建立全区党员干部红白事操办报备制度,开展“移风易俗我先行,党员干部作表率”承诺践诺行动;区纪检监察部门设立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婚丧嫁娶喜庆事宜举报专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争做移风易俗先行者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以来,处理违反规定的党员干部7人。主动服务心连心。创新建立群众操办红白事主动上门服务工作模式。主动牵线成喜事,组建“公益红娘”服务队6支,搭建了“公益相亲+喜事新办”服务平台,为农村适龄青年开展牵线搭桥、婚恋指导、新风倡导等公益服务52场次,成功牵线32对,推动文明婚嫁理念深入人心。上门服务办白事,引导各村“两委”干部白事服务端口前移,白事主动上门“三服务”(上门问候、上门送花圈吊唁、上门无偿提供哀乐音响),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服务引导。村民自治聚民心。出台《赣榆区“三版一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指引》,实现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全域覆盖。打造“我和文明有个‘约’定”工作品牌,引导各镇村晒村规、展村风、树新风,编印《移风易俗“榆十条”》2.3万本。探索设立村(社)“新风礼堂”“新风餐厅”5个,制定“新风菜单”,推动红白事去繁从简、降低成本,为民服务更贴心、让民办事更省心。
移风易俗主题活动现场 吴苏红 摄
宣教联行,共情扬新风
搭建“宣讲+展演+展示”并行宣教模式,推动移风易俗入脑入心入行。打造宣讲新矩阵。开设“榆见文明大讲堂”,打造“板凳会+故事会+塘口会”特色场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农村大集、养殖塘口等不同场所开展移风易俗主题理论宣讲、方言评论、故事讲述等100余场次,运用顺口溜、快板、小品、情景剧等各种形式将新风故事宣讲到位。开设线上特色宣传专栏5个,其中,“新风小剧场”编演了16期群众身边新风故事网络短剧,播放量40万+,引发群众强烈共鸣;“移风易俗树新风”集中展示镇村移风易俗特色做法、典型案例,在全区树立可学可仿典范;“漫话文明”以卡通动漫的形式打造赣榆文明宣传形象人物,向青少年宣扬文明新风。创新展演新形态。打造“一镇一品”,组织非遗传承人、乡土文化人才等创作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沙河镇创作的苏北琴书段子《移风易俗“唱”新风》,将非遗活化;青口镇组建“渔家号子”展演队,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渔家号子唱词;柘汪镇打造“山海相约”情景剧团,创作小品《百善孝为先》等文艺作品19个。激发展示新活力。将移风易俗展演与“我们的节日”等中华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活动紧密结合,依托镇村集市、四季村晚、乡村大舞台、“点亮星夜”夏季晚间文明实践活动等载体,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文艺巡展演系列活动。墩尚镇“文明赶大集”活动设置移风易俗互动体验专区,吸引近千名年轻人参与;塔山镇借助春节“城门挂春联”活动,推出“新风良俗博览会”,通过农耕体验等活态展示传承节俭美德。区文明办联合区民政、团委等部门开展了“为爱减负 幸福加倍”集体婚礼等活动,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将文明新风理念传递至更广群体。
移风易俗主题文艺展演活动 王晓港 摄
家风联育,示范倡新风
构建家风建设、榜样礼遇、积分激励三位一体模式,形成“激活家庭细胞——汇聚社会能量--提升治理效能”的良性循环。实施家风培育工程。全区征集“百个家庭,百个家风故事”,开展“百家训·润福城”“盛世好家风”等家庭文明展示活动。结合“惠民服务基层行”,依托春节、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举办“敬老孝亲宴”“集体生日会”,累计举办26场,惠及1100余名农村老人。建立榜样引领机制。定期邀请各级好人模范、文明家庭代表走进道德讲堂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家风故事分享会,引领广大群众建立良好家风家训家规。推选出文明家庭160户。构建文明储蓄效能。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建设文明乡风超市,累积移风易俗积分,小超市撬动大文明。柘汪镇西棘荡村将参与家风活动、文明实践、环境整治等纳入积分项,同步生成家庭“文明账单”,吸引近5000人次参与兑换,形成“文明—积分—激励”闭环。区文明办联合妇联、教育局开展“家校共育行动”,在62所中小学开设“家风实践课”,通过“小手拉大手”筑牢群众移风易俗思想根基。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