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开学第一课”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校长陆建根: 每一张年轻的脸庞,都肩负着续写荣光的担当!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02 17:13:00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陆建根

扬子晚报网9月2日讯(通讯员 屈海玲  记者 万凌云) 赓续抗战精神,启航青春新程。2025年金秋的微风里,不仅洋溢着新学期的朝气,更回荡着那段烽火岁月的铿锵回响。

9月1日上午,名校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简称“镇江一中”)迎来新学年开学典礼。80余年前,无数先辈以热血铸就抗战精神,用信念撑起民族脊梁;当天,全体一中人齐聚校园,以“赓续抗战精神,启航青春新程”为主题,开启新学期的征程!

现场

开学典礼由该校德育处颜虹主任主持,典礼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拉开帷幕。英姿飒爽的护旗手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送国旗入场。随着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招展。

全体师生肃立行注目礼,高唱国歌。肃穆的神情中,凝聚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嘹亮的歌声中,激荡着对祖国的赤诚与热爱。爱国的种子在每个人心底播下,为新学期铺就了最厚重的精神底色。

随后,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陆建根作题为《向历史致敬,向未来出发》的开学致辞,以此作为这所百年名校的“开学第一课”。

在欢迎“加入镇江一中大家庭的18位新教师和940位新同学”后,陆建根开宗明义,直奔主题:“1937年,山河破碎时,我校在烽火中诞生;2025年,国泰民安日,我们于秋阳下相聚。今天,当抗战胜利80周年的荣光映照校园,当校史的年轮与民族的复兴同频共振——每一位同学脚下的土地,都连接着先辈浴血的过往;每一张年轻的脸庞,都肩负着续写荣光的担当!”

其后,他引用暑期大火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中的台词:“我们洗的不是照片,是中国人的魂!”由此昭示:“抗战精神,从来不是陈列在纪念馆里的物品,而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基因密码。”

那么,镇江一中少年如何将先辈传递的责任火炬点亮?陆校长自豪地说:“2025届的部分优秀毕业生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升旗

接着,陆校长以录取清华大学古文字方向的张梓桉同学、录取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的李昊泽同学、录取清华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丁立勋同学、录取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专业的章子言同学、录取清华大学未央书院的李若涵同学、录取北京大学英语专业的李佳昊同学、录取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韩政锟同学等一批优秀镇江一中学子的“所说”,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向量的回答”。

最后,面对所有镇江一中师生,陆校长动情地说:“从1937年建校时的艰难求索,到2025年立校时的风华正茂;从八十年前抗战将士的冲锋呐喊,到今天校园里的书声琅琅,历史从未远去:我校的校史,是民族抗战史的生动注脚;你们的成长,是民族复兴路的崭新篇章。此刻,让我们以开学为序,向历史致敬,向未来出发!”

以下是陆建根校长“开学第一课”全文:

向历史致敬,向未来出发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陆建根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好!

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加入一中大家庭的18位新教师和940位新同学!

欢迎大家的到来,愿我们携手并肩,共同书写一中历史的崭新篇章。

1937年,山河破碎时,我校在烽火中诞生;2025年,国泰民安日,我们于秋阳下相聚。今天,当抗战胜利80周年的荣光映照校园,当校史的年轮与民族的复兴同频共振——每一位同学脚下的土地,都连接着先辈浴血的过往;每一张年轻的脸庞,都肩负着续写荣光的担当!

回望历史,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祖国山河,无数家园被毁,数千万同胞罹难,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苦难。这份痛楚,深深刻入华夏儿女的集体记忆。

电影《南京照相馆》中有句台词:“我们洗的不是照片,是中国人的魂!”

八十载筚路蓝缕,亿万人铁血铸魂。我们铭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迈向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同学们,你们拥抱的地方,曾是昨天苦难的中国;而你们奔赴的方向,是明日复兴的华夏。抗战精神,从来不是陈列在纪念馆里的物品,而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基因密码。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一中少年如何将先辈传递的责任火炬点亮?2025届的部分优秀毕业生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要胸怀天下。录取清华大学古文字方向的张梓桉同学说:“我想为中国语言文字的溯源、传承和保护尽到一份力,如果可能,以此推进中国可考信史,通过研究上古文字证实夏及此前中国历史的真实性,印证中华五千年。”“张载有横渠四句,天地太过广博,生民太过繁多,万世太过宏远,要做,愿为往圣继绝学。”

要坚守理想。录取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的李昊泽同学说:“理想的波光它藏在每个单词的发音里,躲在每道公式的推导中,映在每次抬头望向黑板上方“诚勤”时。没有哪条路天生标注“正确”,但每步朝着心之所向的跋涉,都让脚下的土地有了分量。不必追问“如果当初”,因为每个在台灯下舒展的背脊,每次在挫败中挺直的腰杆,都是对理想最虔诚的应答。”

要向下扎根。录取清华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丁立勋同学所说:“你只管埋首耕耘,许多默默积累或许不会立刻绽放花朵,但在命运的关键隘口,定会成为托举你飞越山巅的力量!所以,莫因一时的迷雾而深陷彷徨,更别让眼前的藩篱禁锢了远眺的目光。”

要向上生长。录取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专业的章子言同学说:“高中阶段,是我人生之河里一段湍急却方向清晰的航程。如今站在新的起点,未来全是未知,但这高中时光教会我,应对不确定的最好方法是——和优秀的人一起成长,在向上的环境里不断靠近理想。”

要不畏挫折。录取清华大学未央书院的李若涵同学所说:“回望过去一载,星霜荏苒,悲欣交集。面对共同的挑战,我学会与老师沟通,协力解决。面对一丝胜算,我学会抓大放小,放手一搏。那些挫折,或许是人生中的必修课,而我在高三与其短兵相接,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要坚定信心。录取北京大学英语专业的李佳昊同学说:“世界裹挟着它所有的丰富性像水一样流动,而我把人的存在比作水中的岩石。一块石头在感受流水的同时,也必须坚定自己在河床上的定位。要持续努力,不断尝试,抓住每一个机会,选择适合你的方式:高三是为了你自己而奋斗的时间,必须明确‘我要做什么’,而不是‘他们让我做什么’。”

要保持勇气。录取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韩政锟同学说:“有生以来,我第一次意识到人生而为人的本义。我的生命,我的意义,存在的意义,青春的意义,应当由我自己来书写。即使我要踏上那布满荆棘的小径,即使梦想是那么遥远,我亦当如逐日的伊卡洛斯,有飞萤扑火的意志,有向死而生的勇气。”

学子承史召,砥砺赴新程。老师们,同学们,从1937年建校时的艰难求索,到2025年立校时的风华正茂;从八十年前抗战将士的冲锋呐喊,到今天校园里的书声琅琅,历史从未远去:我校的校史,是民族抗战史的生动注脚;你们的成长,是民族复兴路的崭新篇章。此刻,让我们以开学为序,向历史致敬,向未来出发!

最后,祝愿全体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愿全体同学学习进步、全面发展,在新学期遇见更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