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汇

适老服务有温度,中国人寿宿迁市分公司为老年群体筑牢幸福屏障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0 13:04:00

近日,宿迁市第十八届“中国人寿杯”老年门球赛在古黄河生态体育公园圆满落幕。21支代表队、250余名老年选手挥杆竞技,年龄跨度从60岁到75岁的参赛者们,在赛场上展现出“老有所健、老有所乐”的昂扬风貌。这场由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宿迁市分公司全程冠名的文体盛会,是该公司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作为金融央企,中国人寿寿险宿迁市分公司始终坚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与政治性,将为老服务作为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以“硬设施+软服务”双轮驱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适老化服务体系,让老年群体在金融服务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

设施升级筑根基 贴心服务无阻碍

线下服务网点是为老服务的前沿阵地。该公司所辖4家柜面网点已实现适老化改造全覆盖,老花镜、轮椅、血压仪、助听器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从桌椅防撞包边到防滑地垫铺设,从无障碍通道设置到现金窗口保留,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对老年群体的细致关怀。针对60周岁及以上老年客户,公司专门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先叫号、一对一陪同办理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建立 “特殊群体上门服务机制”。

家住宿城区龙河镇的70岁杜女士因行动不便,无法前往网点办理保单信息变更及银行转账授权业务,工作人员获悉后携带便携式设备上门,全程耐心讲解流程,收集客户办理业务应备资料,仅用20分钟便办结全部手续,杜女士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感慨:“你们把服务送到家,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这样的贴心服务,切实解决了老年客户“办事难、跑路远”的痛点问题。

智能适老破壁垒 线上线下齐发力

面对数字时代的“银发困境”,该公司坚持线上线下协同发力,让智能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线上强化“空中客服”能力建设,将客服团队从3人扩充至8人,接通率稳定在98%以上,为老年人提供远程业务办理、咨询答疑等便捷服务。72岁的张奶奶想查询保单信息却不会操作智能手机,通过95519服务热线联系“空中客服”后,工作人员远程指导她打开寿险APP“长辈版”——这个专为老年人优化的界面放大了字体、简化了菜单,剔除了冗余功能,在客服的耐心引导下,张奶奶顺利完成了保单查询,连连称赞 “这个长辈版太好懂了,电话里教得也细致”。线下在全市 20台智慧柜员机旁均配备服务引导人员,协助老年人操作设备,使智慧柜员机使用率达到53.70%。在推动业务电子化转型的同时,公司始终保留传统服务模式,确保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无差别的金融服务。

场景延伸拓维度 金融惠民有深度

中国人寿寿险宿迁市分公司积极探索“金融+文体+公益”的服务新模式,让金融服务走出网点、融入生活。在老年门球赛等文体活动现场,专门设立金融服务专区,通过展板展示、现场讲解、发放手册等形式,向老年群体普及防范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金融知识。活动中,工作人员结合真实案例拆解“全额退保”“高息理财”等常见骗局,68岁的李大爷听完讲解后说:“以前总有人劝我退保买‘高收益’产品,现在知道这些都是陷阱,保险公司的提醒太及时了”。此外,各县区机构同步开展多样化敬老活动:泗洪支公司联合当地民政局、老龄协会举办“重阳节”敬老月文艺演出,吸引超500人参与;沭阳支公司携手老龄办开展敬老慰问活动,为独居老人送去米油等物资,同时现场讲解意外险保障范围。

全年累计开展长者金融知识普及活动8场,覆盖1800余人,让金融为民的理念深入基层、直达民心。

保险保障强支撑 筑牢晚年安全网

立足老年群体风险保障需求,中国人寿持续优化适老保险产品供给,以专业金融服务为长者的幸福晚年保驾护航。其中,“安康关爱行动”成效显著,2024年累计为近23万宿迁老年人提供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年度赔付金额超1600万元。

宿城区王官集镇62岁的王大爷在散步时意外摔伤住院,花费医疗费用5000余元,家属向公司报案后,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收集材料并协助线上办理理赔手续,3个工作日内理赔款便到账,赢得了客户好评。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保险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老年群体抵御意外风险筑起坚实屏障,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有底气、更有保障。

金融为民,情暖夕阳。中国人寿寿险宿迁市分公司始终秉持“成己为人 成人达己”的企业文化理念,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融入为老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未来,该公司将继续深化适老化服务内涵,不断优化服务举措、拓展服务边界,以更优质、更贴心、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守护最美“夕阳红”,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持续贡献国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