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汇

“晒朋友圈”成新标准?国际主题乐园巨头在华打响文化升级战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1 12:36:00

上周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内,迪士尼乐园国际总裁艾书琳(Jill Estorino)通过一组数据向全球同行展示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上海迪士尼乐园“加勒比海盗”项目的复游率达到42%,比“创极速光轮”等刺激项目高出14个百分点,游客平均停留时间更是多出18分钟。这是今年亚洲主题公园及游乐设备博览会(简称2025年IAAPA亚洲博览会)上最具冲击力的内容分享,也揭示了中国主题公园产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迪士尼乐园国际总裁兼董事总经理艾书琳(Jill Estorino)女士

这场为期三天的行业盛会,吸引了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5651名专业买家。与六年前IAAPA首次在上海举办时相比,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展商们展示重点的转移——曾经占据C位的过山车模型,如今让位给了各种文化沉浸式体验设备。台湾智崴科技带来的“多感官同步系统”前总是挤满观众,当20名体验者随着VR画面中的热带雨林场景同时嗅到青草香气时,展台爆发出一阵惊叹。这家上市公司透露,这套系统已在国内12个乐园投入使用,使游客互动时长提升40%。

记者发现,中国市场正在重新定义主题公园的价值标准。环球影城公布的财报显示,其北京园区2024年衍生品收入增长35%,其中魔杖类产品贡献率达28%。更值得注意的是,园区独家开发的微信小程序“魔法地图”用户留存率达到6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消费者对文化体验的独特偏好——他们不仅想要玩耍,更想要可以分享的故事。

“去年暑期,上海天文馆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这个数字超过了不少国际IP乐园。”携程集团副总裁秦静在专题演讲上分享的这组对比数据,引发了在场本土企业的强烈共鸣。在浙江绍兴,“沈园之夜”AR剧场通过将陆游诗词转化为沉浸式体验,非门票收入占比达到45%;成都欢乐谷将川剧变脸与鬼屋结合,相关话题在抖音收获2.3亿次播放。这些案例证明,在中国市场,文化认同可能比IP光环更具吸引力。

面对国际巨头的竞争,中国中小乐园正在探索独特的生存之道。中国游乐设施协会的报告显示,采用设备租赁模式的乐园平均降低初始投资37%。东莞一家企业推出的“飞行影院共享计划”,已经帮助14家中小乐园以轻资产方式引入高端设备。这种创新不仅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更催生出大量特色化产品。

当IAAPA宣布2026年博览会将在香港举办时,现场观察家们立即意识到这一安排的象征意义。香港迪士尼乐园正探索将岭南文化融入园区——其2025年春节推出的“粤艺米奇”限定演出,通过三维投影技术在睡美人城堡呈现粤剧脸谱,吸引超过8万人次观看,这与上海乐高乐园多处打造的长三角风貌和江南古镇元素形成呼应,预示着下一阶段的竞争将聚焦文化深度。IAAPA《2025亚太游客行为报告》显示,73%的18-25岁中国游客将“社交分享价值”列为首要考量,这一比例较2020年提升了22个百分点。

上海乐高乐园创想世界室内迷你天地

如此看来,这场博览会揭示的不仅是商业机会,更是一个文化消费新时代的到来——在这里,衡量游乐设施价值的标尺,正在从“有多刺激”变为“值得分享多少次”。

吴迪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