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推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江苏省妇联、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于2022年初联合启动江苏省“共话成长 共育新人”家校社协同行动,面向全省征集了一批“双减”背景下的教子有方、家校合作、社区支持典型案例,推选出了江苏百户教子有方家庭、江苏十佳教子有方家庭、江苏十佳家校合作案例、江苏十佳社区支持案例。
江苏十佳家校合作案例:
探索“双减”背景下的“1+3”协同育人新模式——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
在家校合作的创新实践中,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摸索出“1+3”协同育人模式,为落实“双减”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立体护航。
“全程导航”实施一个路线。学校为每一位学生设立了成长档案,追踪成长历程,即时了解学业情况、充分观察学习心理、有效干预学习行为,不断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特点,学校还组织“紫琅小特使”沙龙、“紫琅天使团”论坛,与家庭共商育儿策略,逐一落实,逐一推进。
“父母学堂”凝聚“双减”合力。早在2020年,学校就成立了全市首家“父母学堂”,为家长开设了性格锻造、心理咨询、习惯养成等研修课程。“双减”背景下,“父母学堂”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开设专家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讲座,鼓励家长分享学习体会,举办家庭教育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以优化家长育人观念、提高育儿能力。
“博识课堂”助力“双减”愿景。学校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如劳模工匠、行业精英,为学生送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博识课堂,以拓展成长成才的端口,提供多方面“补钙”的机会。截至目前,博识课堂已开76讲,涉及国防、科技、生命、人文、自然等多个领域。
“书包不回家”推动“双减”提效。周一至周四,学校提供“书包不回家”延时服务,内容有“素养包”“学业包”,其中有不同的学习项目,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周五延时服务时段,则开展小小社会家、小小科学家、小小劳动家、小小运动家、小小艺术家等特色社团课,助推学生全面发展。而今,“书包不回家”等特色做法已被新华社、《学习强国》、《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点赞,也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认同和学生的喜爱。
点评:
学校在“双减”背景下积极探索“1+3” 家校合作模式:1项育人计划“全程导航”,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立体护航,“父母学堂”“博识课堂”“书包不回家”3项具体举措强化双向供给,为实现“双减”提供制度保障,达成家校协同的减负愿景。尤其是子项目“书包不回家”,以及延时服务的“素养包”“学业包”,内容设计与参与形式新颖多元,直指学业负担过重这一沉疴积弊,有理念有方法有效能,可行可学可推广,能切实助推五育并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对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