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来临之际,各地出手遏制天价月饼。而博物馆文创月饼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以博物馆代表性文物元素作纹饰,融入传统月饼,推出各种文创月饼,使文创产品美食与文化完美结合。月饼创新回归文化本身,创新承载文化,更有竞争力,而不是成为“月饼刺客”。
盘点来看,故宫文创月饼走“元宇宙风”,盒子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镇守屋四方,背后是浩瀚星空。并以乾隆帝御制诗句“共欣穹宇中秋月”为题,向广大文博爱好者发出邀请:将天上星宿绘作四方灵兽,携浪漫星河,与你共贺佳节明月。
三星堆推出4款月饼礼盒,采用银卡镭射工艺,太空黑和青铜绿为主色调,搭配抽象设计元素,整体效果极具科技未来感。“祈愿神树”体现的是古蜀祭月文化。轻启饼盒,仿佛打开古蜀大门,随即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棵缩小版的青铜神树。取下神树,便搭建起一个祭月的“祭祀台”,一个青铜大立人和满月的场景,营造了一个完整的“祭月”氛围。三星堆出土的神鸟、龙、青铜面具等图案印于月饼之上,将各式渐变双色融入饼皮。
设计灵感源于《山海经》里“金乌负日”的传说,金沙遗址博物馆将金沙遗址出土的6个代表性文物,太阳神鸟金箔、商周蛙形金箔、商周卷云纹金喇叭形器、商周石虎、金面具和商周铜龙首,化为月饼的“外衣”做成6种月饼口味。
敦煌研究院选择莫高窟唐代第112窟南壁东侧《伎乐图》为设计蓝本,以舞乐齐奏的画面营造与君共赏明月的东方意境。敦煌石窟千年穹顶之上,经典藻井的纹样有着精美绝伦的繁复及惊心动魄的美。如今,这样的美在月饼之上绽放。
甘肃省博物馆8个国宝文物对应8种口味,设计元素提取自铜奔马、驿使图、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鼎形铜行灯、莲花形玻璃托盏、涡纹彩陶瓮、反弹琵琶和飞天等国宝级代表性文物,月饼礼盒以“月之盈亏”联结文物的历史时间线,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择一城金陵,寻一味清秋。南京博物院推出“携风揽月·寄清秋”仲秋食礼。其中,黑芝麻盐饼、桂花糖藕饼、荷花酥、山楂糕、枣泥糕、清香茉莉酥等点心别具一格,还搭配黄金叶、桂花盘香。食糕、品茶、焚香,和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共赏金陵秋月夜。
苏州博物馆礼盒设计以“松下赏月图纨扇面”的扇面为灵感,通过细腻的印刻工艺营造“松间月影”的静谧意境,传递出宋代人精雅悠然的生活美学。仿古书形式打开的礼盒结构,轻轻翻开,一抹清新新绿勾勒着苍劲松影,松下一侧是古人于山间樽前月下,另一侧是今人在苏博共赏明月。同样巧花心思设计的宋风月饼,外形取自文物中的四种经典文化意象:瑞兔呈祥、如意吉祥、松柏长青以及福禄双全,散发“简”与“雅”的美学。
在1000年前的宋朝,老百姓在“搬砖”糊口之余,仍不忘忙中作乐,击鼓吹笛。这组雕砖就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时代风貌。同样以宋文化为灵感源泉的还有河南博物院推出的“中秋不搬砖”文创月饼礼盒,以“杂剧、散乐人物雕砖”为设计来源,用现代创意方式再现了千年前的艺术风貌。月饼上刻画的杂剧人物、散乐人物仿佛穿越千年时光而来。
古人早就有了中秋赏月的习惯,中秋节吃月饼跟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月饼象征团圆和睦,是表达思乡祝福的方式。早在商朝纣王的太师闻仲就发明了一种行军干粮,民间称为“太师饼”。闻仲被糕点业奉为祖师,“太师饼”也成为月饼的始祖。宋代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名称。一枚小小的月饼,伴随了从古至今的月亮,是美味与期盼、思念与团圆,也是突破与创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