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时隔7年!“国宝”中华秋沙鸭在张家港现身
来源:扬子晚报
2022-04-10 15:42

距今1000多万年的古老物种,数量比扬子鳄还稀少,对水质更是极其挑剔!3月24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在张家港沿江现身,而这一幕,恰好被鸟类观察爱好者王永祥拍摄了下来。4月10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了王永祥,王永祥告诉记者,中华秋沙鸭和普通秋沙鸭不同处在于,中华秋沙鸭体侧有鱼鳞状的斑纹,而且非常罕见!

时隔7年,“国宝”秋沙鸭再现身

图片

中华秋沙鸭,王永祥摄

“后来,在整理相机里的照片时,我才发现这不是普通的秋沙鸭,而是有着‘鸟中活化石’称号的中华秋沙鸭。”3月24日上午,王永祥在张家港五干河附近拍摄照片时,偶然在礁石附近拍摄到了一只雌性秋沙鸭。在王永祥展示的照片中,记者看到这只秋沙鸭头棕褐色,羽冠飘逸,体侧有鱼鳞状的斑纹。刚开始,王永祥并没有把这张照片当回事,两天后,他在整理相机照片时才发现这只秋沙鸭并不是普通的秋沙鸭。“这张照片里的秋沙鸭身上有着祥云一般的纹路,这和普通秋沙鸭不一样。后来,经过确认后,证实这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王永祥告诉记者,拍摄鸟类多年,这是他第一次发现中华秋沙鸭,心里非常激动。

得知王永祥拍摄到中华秋沙鸭后, 3月27日和28日,摄影爱好者钱锋等在常阴沙江心洲附近再度观察到这只中华秋沙鸭,并拍摄了中华秋沙鸭展翅高飞的珍贵照片。

图片

中华秋沙鸭展翅  钱锋摄

据了解,近20年,中华秋沙鸭在苏州几乎绝迹。2015年4月6日,调查员脉动在张家港沿江首次发现了中华秋沙鸭。在沿江的围堰里,2只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短暂停留,不久便北上离开。“时隔7年,这是自2015年之后,张家港沿江湿地再度迎来了‘国宝鸭’。”没想到还能在张家港沿江拍到中华秋沙鸭的照片,钱锋对此非常兴奋。

中华秋沙鸭为啥这么“稀罕”?

“普通秋沙鸭很常见,但中华秋沙鸭非常罕见,所以拍摄到中华秋沙鸭的照片,我非常激动。”王永祥告诉记者,相比普通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最典型的标志就是脑后长有蓬松的羽冠,并且羽毛都呈现鳞状。

图片

中华秋沙鸭展翅,钱锋摄

据悉,中华秋沙鸭是一种我国特有的古老物种,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第三纪冰川期就已经出现,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被很多人称为“鸟中活化石”。目前,中华秋沙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比扬子鳄还稀少,全球不超过2000只,是目前地球上濒危的物种。

图片

中华秋沙鸭展翅,钱锋摄

“中华秋沙鸭可以说是长江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国宝鸭’在张家港现身,说明张家港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好!”王永祥解释道,中华秋沙鸭因为与生俱来的秉性,对水系极其挑剔。所以,中华秋沙鸭还有“生态试纸”的绰号,是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正是因为这个特性,但凡有中华秋沙鸭栖息的区域,都可谓免检的生态环境。

珍稀物种纷纷现身,共拍摄了200多种不同鸟类、鱼类

“这两年,我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很多以前见不到的鸟类、鱼类,现在都在张家港沿江现身了。”王永祥有着多年拍摄经验,几年前,他在张家港很少见到江豚,但近两年却看到不少江豚从长江流入张家港五干河、六干河中。“天晴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江豚在长江河口追鱼吃。”

图片

江豚,王永祥摄

除了中华秋沙鸭,近两年,在张家港沿江附近现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黄胸鹀。“黄胸鹀是候鸟,每年5、6月份,在迁徙过程中会途经张家港。以前,黄胸鹀不会在张家港停留,现在生态环境提升后,也能看到不少黄胸鹀在张家港沿江捉虫吃。”王永祥介绍道。

图片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胸鹀,王永祥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震旦鸦雀……王永祥告诉记者,近些年,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张家港沿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吸引大批野生鸟类驻足停留,他已经在张家港拍摄了200多不同种类的鸟类、鱼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