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江苏将续建4个、新开工18个铁路项目,这些重大变化事关你我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1-06-08 12:12

近日,《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铁路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这是一份截至目前系统性、前瞻性、政策性最为完整、“十四五”全国范围内出台最早的省级铁路政策性文件,22条意见成为构建“轨道上的江苏”的纲领性文件。

“十三五”江苏高铁里程排名一跃进入全国前三,让许多江苏人享受到了出行红利,那么“十四五”如何再发力?江苏对于铁路发展有哪些新的政策变化? 6月8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全面解读。

图片

重大利好|续建4个、新开工18个铁路项目

刚刚过去的5年,是我省铁路建设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成开通项目最多、发展成效最好、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5年,累计完成铁路投资2237亿元,是“十二五”的3.15倍,全省铁路建成总里程达到4204公里,其中高铁2215公里,铁路里程比“十二五”末增加了超过5成,高铁里程更是增长了158%,江苏高铁里程排名由“十二五”末的全国第14名一跃进入全国前三,初步形成“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

在此基础上,江苏提出全力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和“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安全高效、走在前列”的现代化铁路强省。

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丁军华介绍,根据初步规划,“十四五”江苏将续建4个项目、新开工18个项目、实施扩能改造2个项目,累计投资高达4500亿元左右。

记者发现,不少进入“十四五”及未来“计划”的项目许多都已经开展了前期准备。意见明确:

在高水平建设客运干线网上,将加快建设沪苏通二期、沪苏湖铁路和南沿江、宁淮城际铁路,开工建设沪渝蓉高铁江苏段(北沿江)、通苏嘉甬、潍坊至宿迁、宿迁至合肥、镇宣铁路镇江至溧阳段等国家干线铁路和盐泰锡常宜、宁宣、扬镇宁马、宁滁蚌、宜兴至湖州、宁杭二通道、上元门过江通道等区域城际铁路,谋划推进常州至泰州、新沂至淮安等一批新的项目;

在高质量补齐城际和市域(郊)短板上,将开工建设(沪)苏锡常、如通苏湖、苏淀沪、水乡旅游线等城市群城际铁路;

在高标准打造综合客运枢纽上,将加快建设南京北站、苏州北站等一批以高铁站场为核心的综合客运枢纽;

在高效能构建货运体系上,将实施宁芜、新长等干线铁路货运扩能改造,推动建设徐州至菏泽、连云港至临沂等货运铁路。

重要变化|“十三五”重点补高铁,“十四五”重点补城际市域(郊)线路

令人关注的是,“十四五”江苏铁路建设重点与“十三五”相比有了明显变化,探索性地描绘了在形成“四张网”基础上推动“多网融合”的铁路蓝图。

图片

丁军华说,2016年省政府《意见》主要解决的是国家干线铁路尤其是高铁建设的问题;新的《意见》则体系性地描绘了高铁、城市群城际、都市圈市域(郊)、货运铁路“四张网”的蓝图,并明确提出在继续加快干线铁路建设的同时,把城际和市域(郊)作为未来一段时期我省铁路建设的主攻方向。一方面重点围绕推进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在江苏境内的落地,构建便捷联系长三角区域的城际铁路网,建设“米”字形高铁网提升南京首位度等方面,加快建设“六纵六横一核三极”的客运铁路网络,同时以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

那么,“轨道上的新江苏”蓝图中所描绘的“四张网”具体是指什么呢?丁军华介绍,这“四张网”分别是: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在我省的“两纵两横”为骨干,以区域城际铁路为延伸拓展,以省会南京为核心,以苏州、南通、徐州、连云港为三极的“六纵六横一核三极”高速铁路网络;以服务长三角中心区、扬子江城市群为主要目标的“区域一体、衔接顺畅、站城融合”的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络;“功能匹配、标准统一、便捷高效”的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网络;由货运通道、铁路专支线、货运枢纽、物流场站等共同组成的铁路货运网。也就是说,下一步的江苏铁路发展既要“四轮驱动”,更要多层次高质量的“一体融合”。

到2025年,全省将新增高速铁路800公里左右,高速铁路总里程达3000公里;运营和在建成城际铁路里程达到900公里。

多项创新|多项措施和政策在全国先行一步

“‘十四五’这些工程多集中在以我省为主建设的城际铁路项目上,呈现出鲜明的层次多、项目多、投资大、任务重的特点,现有的资金投入、资源供给及前期工作、建设、运营等体制机制等已不能适应新阶段的发展需求,亟需出台新的政策。”丁军华说道。

记者注意到,意见创造性地优化了多项体制机制。为适应新阶段的铁路发展要求,重点研究建立或完善了规划引领、前期工作、建设管理、投融资、资源保障、综合开发等多项机制,很多措施和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是相对率先的,如前期工作省市协同、建设管理分级负责、资金筹措省市共担、重大项目用地省级统筹保障、站城融合“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等,充分体现了我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以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江苏”、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来引领和带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作为。

特别是在资金筹措上,不仅明确提出加快研究制定我省主导建设铁路项目运营亏损补贴的政策、深化研究土地出让收益支持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等政策、支持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铁路项目开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等一系列“干货”,而且新明确了城市群城际铁路、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铁路专支线项目的出资原则,其中:城市群城际铁路项目,以所在设区市和县(市、区)出资为主,省级原则上按资本金的30%出资;都市圈市域(郊)铁路项目,由所在设区市和县(市、区)负责;纳入国家规划且具有公共属性的铁路专支线项目,以所在设区市和县(市、区)投入为主,省级原则上按照总资本金扣除征地拆迁费用后的30%出资。

在土地要素保障上,明确提出了“对列入国家和省重大项目清单的铁路项目及综合开发项目所需用地、用林计划,由省相关主管部门安排保障”。整体上看,相比之前,新的《意见》覆盖面更广、机制上更优、要素保障更有力。

值得关注的是,结合加快铁路建设,《意见》前所未有地提出要带动产业发展,明确要求“着眼于发挥高铁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和引领性强、辐射面广等优势,积极推动铁路建设与沿线产业发展协同互进。引导高铁沿线布局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铁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车型、新设备的研制开发,进一步发展壮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拓展延伸轨道交通产业链,加快实现铁路建设和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可控化、关键产品自主化,鼓励我省铁路建设优先采购本土装备、信息通信、国产自控软件等产品。”

蓝图已绘|2025年新增铁路1000公里,高铁覆盖9成县级节点

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江苏”蓝图已经描绘。围绕总体目标,《意见》提出分两个阶段实现。

第一个阶段: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江苏”。即:高铁覆盖所有设区市和90%县级以上节点,实现省会南京与各设区市1.5小时通达、与长三角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基本实现各设区市间2.5小时通达、各设区市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间3小时通达,宁镇扬、苏锡常、沪苏通率先形成1小时“轨道交通圈”。铁路货运体系基本形成。

第二个阶段:到2035年,全面建成“轨道上的江苏”。即:全面建成由高铁干线、城际铁路、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货运铁路等组成的“省域成网、拥江成环、外畅内密、功能互补、多网互联、站城融合、港(园)场协同”的多层次现代化铁路网络,形成人悦其行、货优其流、分工合理、安全高效的铁路客货运体系。实现95%县级以上节点高铁通达,其中50万以上人口城市(县)高铁全覆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石小磊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