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为“郭玉斌:萧红入编课本的不幸遭遇”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文章称,“语文教材的编者对萧红作品进行了拙劣的改动。”如“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一课,它宣称选自《呼兰河传》,却与原作出入极大:节选部分不足八百字的原文,被删去了二百多字,剩下的四分之三篇幅也被改动多达百余处”;又如“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的《祖父的园子》一课,”同样节选自《呼兰河传》,“对原作篡改达一百二十多处。”
郭玉斌的惊天一呼,引起不少讨论,有网友留言:“如果原作很不堪,为何选入教材?如果原著很不错,何必这般‘整容’?”
郭玉斌,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在郭玉斌看来,此类改动,不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亦不利于文化传承,同时,他还认为“也是一种侵权行为。”但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这样的修改肯定不是侵权。
有人惊天一呼:
萧红作品入编课本多处被改动,这是侵权
前述文章以《火烧云》一课为例,“原作开篇写道:‘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其中的‘一过’被改成‘过后’。这一时间副词改得没道理:‘一过’是表示‘刚一过去’,是一个短暂、明晰的时间概念;‘过后’则可能是一个较长的、模糊的时间段。对于很快就会消失的‘火烧云’,当然原作的‘一过’更恰切。接下来一句:‘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课文在其前面加了‘霞光’二字,这完全违背作者的意志。萧红在原作中表示,‘说‘晚霞’人们不懂,若一说‘火烧云’就连3岁的孩子也会呀呀的往天空指给你看。既然当地人连‘晚霞’都不懂,怎么可能懂得其衍生出来的词‘霞光’呢?但编者很任性。之后是把原作的‘喂猪的老头子,往墙根上靠’,改作‘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有过东北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土墙的墙根很多是坡状的,所以‘往墙根上靠’是一个满有生趣的灵动影像,课文这一改却变成了呆板的静态画面,遮掩了原作语言的神采。
记者了解到《火烧云》入选在2019年12月第1版的五年级下册语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本的涵盖范围,《人民日报》文章显示,“2017年9月,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定的义务教育统编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由人教社出版发行,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统一使用,2019年秋季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统编高中三科教材在部分地区开始使用。”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郭玉斌表示将萧红作品进行改动,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他认为,在其小学阶段接触到前述课文,“无论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将来对社会的认知的角度,都会有影响。”
同时,郭玉斌认为,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此番改动,“把中华优良的文化、优良的作品断送了。因为这不是一般的改,改得面目全非,已经不是作者原来的作品了。这种改动其实是对作者的不尊重,也是对执教者、对学习者的不尊重。这样改动原作品的做法,其实也是一种侵权行为。”
出版专家说:
教材都是教育部经过多次审核认证的,肯定不侵权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低幼中心副主任邱天告诉记者,“教材编写都是非常慎重的,而且都是教育部经过多次审核认证的,也是有一定标准的,任何素材进入课本,都有可能被改动。”在邱天看来,文学作品再好,进入教材,都不会完全合适,进行改动是非常正常的。邱天告诉记者,出版行业都是有着严格的出版规范,而且对教材的要求很更加严格,字体大小、语言表达等等,这些都是最严格的。
小学课本中为什么会对原著的修改稍微多一些,这个问题在邱天看来是因为小朋友要学习比较规范的语言,这样的改动,都是为了更适合小朋友,更便于教学。
至于作品是否侵权的问题,邱天指出,《著作权法》第23条指出:“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邱天表示,文学作品入选教材之后,还是要根据小朋友学习规范用语的基础上,做一些灵活的表达,所以,萧红作品入编教材后的改动,并不涉嫌侵犯著作权。
语文老师说:
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名著才是关键
周文福是安徽马鞍山二中语文高级教师,有着多年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他告诉记者,教材出版行业都有着严格的出版规范,人教社的改变也一定是立足于学情和行业规范的,有其合理性。“很多被选编进教材的名著都带有作家的强烈的个人风格,专家们通过自己几十年的人生阅历挑选后,进行改编,按照小学生的标准改得简洁流畅,也是为了更好的教学。”
但周文福也指出,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最重要的问题是他们究竟爱不爱读这些名著,他认为在小学阶段让学生爱读书比一定要读名著更重要,只要学生爱读书,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他们自然会慢慢去读一些经典名著。
周文福告诉记者,很多名著由于时空的关系,人生的阅历,小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个时候若要把改编后的名著选编进教材,可能名著失去了原来的味道,小学生们也仅仅只是为了考试去应付阅读,这样既起不到文化传承的作用,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更甚者,还会造成小学生们以为日本漫画《七龙珠》中的孙悟空就是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孙悟空的笑话。
周文福建议,在进入初中高中后,随着学生阅历的增加,可以多读一些原汁原味的名著,“除了勘误不符合现代汉语的错别字,对一些不符合现代语法逻辑和生活常识的地方加备注的形式比较好”。他建议学生多在初三暑假和高一高二读一些名著,“毕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爱上读书,才是最重要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