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扬子江边幕府山下,有一五马渡广场。五匹骏马,仰天长啸,烈鬃腾空。五马渡江,一马成龙,典故明晰,就是指西晋末年,司马氏五王南渡长江,司马睿于建邺建立东晋王朝的故事。
赵宋之际的大政治家王安石有诗句: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菴人。五马渡江,一牛吼地。本意大概是指王安石自己在此赋闲萧散,如同苦庵孤僧。但马牛并列,令人浮想联翩。因为司马睿,也被称作牛睿呢。
且说司马睿父子。司马睿,字景文,史称晋元帝,他于咸宁二年(276年)生于洛阳。司马睿祖父琅琊王司马伷是司马懿的庶子,魏帝曹芳正始年间,始受封为南安亭侯。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实际控制曹魏政权。之后,司马懿分别派诸子出任曹魏境内重要地区的都督,司马伷以宁朔将军之职坐镇邺城。邺城素为屯兵屯粮重镇,司马伷被委镇此地,表明司马懿对他的看重。
西晋开国后,司马伷改封琅琊王,司马睿父司马觐为司马伷长子,后袭爵琅琊王,平生碌碌,乏善可陈。太熙元年(290年),司马觐去世,年仅15岁的司马睿依例袭琅琊王爵。同年四月,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继立的司马衷鲁愚迟钝,无力驾驭政局。动荡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处于帝室疏族地位的司马睿无兵无权,为避杀身之祸,他恭俭退让,尽量避免卷入繁复纷乱斗争的旋涡之中。都城洛阳,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司马睿交结密切信赖有加的朋友只有王导一人。
“八王之乱”,城头变幻,暮楚朝秦。晋惠帝及随军大臣被司马颖劫掠入邺,司马睿也混杂其中。不久之后,邺城之内,血雨腥风,司马睿的叔父东安王司马繇被司马颖杀害。司马睿害怕祸事殃及自身,伺机潜逃出邺城。他在逃出邺城出奔洛阳的途中,行至黄河岸边,曾被津吏捕获,险遭不测。司马睿终于到达洛阳后,哪敢有片刻耽搁?他马上将家眷接出,慌慌如丧家之犬,赶赴封国琅琊。琅琊国治所就在今山东胶南县。
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司马越起兵下邳,准备西迎晋惠帝。所谓迎接晋惠帝,不过是幌子而已。烽烟再起,兵戈难息。司马越起用琅琊王司马睿留守下邳,以看管后方。司马睿受命后,央请王导为司马一职,委以重任。司马睿与王导朝夕相处,关系更为密切。
永嘉元年(307年)九月,司马睿偕王导渡江至建邺,史称永嘉南渡。永嘉南渡,既是形势所迫,也是王导所极力主张。司马睿、王导在此经过十年经营,晋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渐南移江东。永嘉南渡之后,王导始终居机枢之地,王敦则征讨于上游,王氏家族近属居内外之任,布列显要者,人数甚多。建兴四年(316年),刘曜围长安,12月11日,晋愍帝无奈出降,西晋灭亡。第二年,司马睿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元建武,史称东晋。孤悬在北方的西晋地方长官刘琨、段匹磾、刘翰与王导等一百八十人上书,劝说司马睿即皇帝位。但直到一年以后,西晋末代皇帝晋愍帝的讣告传到江东后,司马睿才正式即皇帝位,也算做到了礼数周全,无懈可击。
司马睿即位后,因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单力薄,皇位不稳。但是,他重用王导,化险为夷。王导运用策略,终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位极人臣,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但王家势众,大权旁落。司马睿深知前车之鉴,自然如芒刺在背。他进用刘隗、刁协、戴渊等为心腹,试图平衡王氏权势。永昌元年(322年),素有野心的王敦以诛刘隗为名,起兵武昌,直扑建康石头城。王导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也态度暧昧,骑墙模棱,暗助王敦。王敦攻入建康,杀死戴渊等人,刘隗投奔石勒。司马睿一败涂地,无奈之下,他“脱戎衣,著朝服”,对王敦说:“你如果想当皇帝,早和我说啊,我把皇位让给你,我还当我的琅琊王去。何苦让百姓跟着受苦呢?”不久,王敦为自己加官进爵,自封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司马睿征讨王敦时,曾下令“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而王敦却自封“武昌郡公,邑万户”,不无嘲弄司马睿之意。司马睿徒具虚名,形同玩物,朝中任何事情都由王敦做主。王敦看到太子司马绍有勇有谋,备感威胁,便想以不孝之名而废之,后因百官皆不从而作罢。四月,王敦还师武昌,但仍遥控朝政。
司马睿无法动摇王氏权势,自己虽然名义上为天子,号令却不出宫门,渐渐忧愤成病,卧床不起。他觉得大臣之中只有司徒荀组对自己还算比较忠顺,就任命他为太尉兼领太子太保,让他参与朝政,以钳制王导。不料司徒荀组受任不久就一命呜呼,命归黄泉。司马睿更加忧伤,病势加重。永昌元年闰十一月初十日(323年1月3日),司马睿忧愤病逝,终年47岁。司马睿并没有看到王敦之乱的最终平定,更遑论苏峻之乱了,他实在是难以瞑目呢。
曹魏时期,有一流传很广的谶书叫《玄石图》,书中记有“牛继马后”的预言。司马懿请星象家管辂占卜子孙运势,管辂占卜的结果与《玄石图》不差毫厘,司马懿不解何意。他位居太傅之职后,权倾天下,其手下有一将领名叫牛金,为他出生入死,立下殊勋。司马懿忽有所触,想起“牛继马后”的预言,十分忌讳,寝食难安,唯恐牛金将来对自己的子孙不利。他思虑再三,派人请牛金赴宴,在酒中下毒,鸩杀牛金。牛金为人坦荡,对司马懿哪有提防之心?他欣然而来,开怀畅饮,“饮之即毙”。司马懿以为牛金已死,子孙便可高枕无忧。殊不知世事难料,另有报应。司马懿的孙子司马觐袭封琅琊王后,其妻夏侯氏被封为王妃,水性杨花,人很风流,与王府一个也叫牛金的小吏勾搭成奸,生下了司马睿。此即史书所言,司马睿并非皇族血脉,而是琅琊王府小吏牛金的儿子。牛继马后,传言甚广。历史文献多有记述,《晋书》《魏书》也都有记载,后人遂戏谑地称司马睿为牛睿。明朝思想家李贽,就直称东晋为“南朝晋牛氏”,而不称司马氏。
晋元帝司马睿缺少才能和声望,在晋宗室中又是疏属。他能够取得帝位,主要依靠王导及其家族的支持,但东晋、南朝约三百年间,南方经济上升,文化远超北方,东晋所起承前启后的积极作用,不容抹杀。创立东晋政权的司马睿,功不可没。 王振羽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