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唱作人戴荃回应林志炫舞台:“不讨好”演绎推动经典永流传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18 11:19:20

之前上过《下一战歌手》,这次也凭借林志炫演绎的《悟空》,这首歌的原唱、创作者戴荃“登上”《歌手2025》的舞台。最近,因林志炫版《悟空》引发争议,戴荃以小作文形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采访中,他也跟记者对此做出回应。

全方位的尝试推动经典永流传

戴荃告诉记者,之前有过授权,也期待林志炫老师如何去演绎这首歌。今年是《悟空》十年,也是这首歌第五次被芒果舞台重新演绎,平时也经常有朋友发来自己在KTV演绎的版本。

“说实话,很意外,他从头至尾没有任何一个高音的炫耀,反而呈现了完全不在三界之中的一个舞台。”戴荃说,节目之后很多人私信自己,也看到网上对此褒贬不一,“我认为且不说改编是不是成功,但我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动和钦佩。他的演绎或许是不讨好的。当下音乐最大的问题是讨好型的太多了,那些网红歌曲都是讨好型的,大家要吃什么就产出什么。虽然也有一部分人在坚持,但是很多这样的人很难被发现,林志炫的表演就一样不被人理解。就像我们用多了平替、便宜货、仿制品、抄袭品,导致那些真正去做创新的人越来越少。”

戴荃表示,深入人心的歌,不应该仅仅是重复之前的演绎,只是换了一个声音去唱,这只是其中一种演绎的形式。应该有更多的尝试和突破,这才是音乐人最应该做的事情,突破也许不成功,但只有突破才会有进步,否则它就是一个单纯的翻唱,它是没有灵魂的。

戴荃说,音乐是一个立体综合的艺术形式,这其中可能包含很多艺术家的工作。只有全方位的尝试,老歌才会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生,这样才会推动音乐的进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永流传。

《悟空》不是一首炫技的歌

《西游记》在一个阶段给了戴荃思考和方向,甚至是力量。“它本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神话故事,而是一个错综复杂、海纳百川的文学现象。它对每个人都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我也引发了很深的思考,一辈子都解读不完。”

“《悟空》是在我人生比较低谷时候的创作,它是彷徨无助到破釜沉舟的画像,更多是因为我个人对于悟空这个人物的理解。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他。刚写出来时我也给一些朋友听过,其实也没多大反响,后来被《中国好歌曲》看中,就和大家见面了。也是巧合也是必然吧!”戴荃告诉记者,“我认为《悟空》不是一首炫技的歌,它需要技巧,但不能让技巧盖过情感,我甚至认为它主歌的真情流露才是最最重要的。很多朋友认为我参加《中国好歌曲》版本的《悟空》最好,只是因为那个时候我紧张、激动、无法控制,如果这算一种好,无非是大家的第一印象,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共鸣。”

戴荃是见证国风音乐出圈的人,因为05年开始给“墨明棋妙”古风社团陆续做过“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人民大会堂”和“鸟巢”的音乐总监。在他看来,当下国风音乐已经是五花八门了,不仅仅是国风,所有的音乐形式仿佛是“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让音乐市场不会显得单一和匮乏。

当下戴荃的创作仍在国风流行方向一路向前,“我不喜欢重复做之前的事情,我需要新的尝试,更需要有新的看法和态度。”

《悟空》之后,戴荃也有爆款焦虑。“但不是自己给。我是一个比较佛系的人,我对外界的某些事情毫不在意,甚至不关心。当下的音乐挑战不就是商业行为吗?大家喜欢看PK,喜欢血腥场面,激烈厮杀、你死我活,有多少人有闲工夫去欣赏音乐?一位老同学说喜欢我那首《一人过情关》,表示这首歌很接地气很简单,我说我理解,因为大家都很辛苦。”

戴荃和南京渊源颇深。爷爷辈是南京的布商,祖上戴瑞芝的“庚大”丝绸布庄清朝就开起了,父辈因为历史缘故离开了南京,戴荃就出生在了芜湖。戴荃说,“虽然芜湖是我的故乡,但我们一家对老家南京耿耿于怀,以至于后来我还是通过考大学回到南京。南京是我们一家人的情结,也是我朋友最多的地方,虽然现在不常回来,但每次遇到南京人都要痛快地说一顿南京话!”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记者 张楠

视频 庆苗苗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