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扬州市举行政务无人机应用实战演练活动,进一步提升政务无人机实战应用水平,增强跨部门跨层级应急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统筹做好全市政务无人机体系建设和应用工作,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本次演练聚焦“音乐节活动保障”“防消联勤及三维建模”“综合飞一次”“危化品车辆追尾事故应急处置”四大场景,对政务无人机体系建设成果进行集中检验,推动无人机技术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据介绍,近年来,扬州率先布局政务无人机体系,在社会治理、交通管理、应急救援、生态监测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扬州市政务无人驾驶航空器使用管理细则(试行)》以来,该市实施无人机空域分层管控,全体政务无人机飞手执飞前主动备案,120米及以下公务飞行任务“即备即飞”,其他任务按规定进行军地民协同审批,全天候全时段维护扬州城市安全。实时监管无人机起飞到降落的全过程,落实操控员持证上岗和背景审查要求。近期,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以《聚焦低空政务 创新“查处一体、五维联防、六级响应”城市治理协同体系》为题,参加“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低空经济赛”,从来自全国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近340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第7名、三等奖的好成绩。
活动提出,政务无人机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利器”。传统治理手段受限于人力、时间和空间,难以实现全域覆盖、实时响应。以本次演练的“危化品车辆追尾事故应急处置”为例,无人机可快速抵达事故现场,实时回传数据,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做好现场一系列的调度安排,大幅提升应急处置效率。这种“空中之眼”与“智慧大脑”的结合,正是破解治理痛点的核心突破点。政务无人机是赋能平安建设的“应急尖兵”。以其灵活高效、快捷精准的特点在提升治安巡防能力、处置应急事件等方面已初见成效。政务无人机是推动精准施策的“数据基石”。在“防消联勤及三维建模”环节,无人机通过高精度航拍与AI分析,可构建数字化模型,实时监测火灾隐患点位,实现“一图统览、一屏指挥”。这种数据驱动的治理模式,让资源配置更精准、风险预警更超前。无人机还可对城市区域进行常态化巡检,充分发挥无人机“空中巡防”视野优势,推动隐患治理“精细入微”。
扬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耀武表示,要加快部署覆盖全域的无人机起降点、通信中继站和数据处理中心,确保盲区“飞得通、看得清、传得快”。要针对不同场景,优化配置不同功能的无人机和配套设备,做到“一场景一方案”。要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无人机数据中台,对巡查影像、环境参数等数据实时分析,生成“风险热力图”“事件预警指数”,赋能科学决策。要推进“一网统管”,打通相关部门的无人机管理平台,实现任务派发、空域申请、数据共享“一网通办”。要健全完善政务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压紧加快推进政务无人机方舱布设,支持本地企业参与无人机研发制造,打造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集群。通讯员 扬政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陶善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