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官行 守民益 促共识 镇江行政审判助推“镇”通人和“三部曲”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16 16:31:21

行政审判是法治政府的“校准器”、群众权益的“守护盾”、社会和谐的“平衡轮”。

近年来,镇江法院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精耕实质解纷,2024年全市法院行政诉讼案件上诉率为41.54%,申请再审率为14.20%,均优于最高法院设定的参考区间,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治理效能。

现场

第一部:争议化解全链贯通,案结事了双赢共赢

“今后我们将聘请专业税务团队,确保每一分税款都经得起检验!”审前调解会上,公司负责人与税务部门达成和解。

“感谢理解支持!我们将持续优化纳税服务,通过智能提醒等方式帮助纳税人便捷申报,让依法纳税成为轻松事。”

在这场公司与税务局的滞纳金纠纷案中,法院创新采用“审前调解会”模式,税务干部现场化身“政策讲解员”,用鲜活案例为企业算清“法律账”“经济账”。这场面对面的沟通会,让征纳双方在法庭外就握手言和,真正实现了“矛盾化解在审前,问题解决在源头”的法治效果。

2024年,镇江全市法院新收行政诉讼案件量同比下降15.08%,裁定驳回起诉案件量同比下降47.56%。

通往民心的路,容不得一座危桥。在某镇的主河道上,两座斑驳的老桥横跨两岸,这座曾是村民赶集、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由于镇政府长期疏于管养,桥面裂缝纵横,护栏锈蚀残缺。每逢雨季,湍急的河水几乎漫过摇摇欲坠的桥墩。村民只能战战兢兢贴着桥边通行。

“这桥啊,真是走一次怕一次!”成了两岸百姓的无奈叹息。

直到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法槌敲响,沉睡的职责才被唤醒。法院责令镇政府限期整改:工程师带着测绘仪进驻村庄,锈蚀的钢筋被逐一更换,新护栏用防撞标准严苛验收。

“桥稳了,心就定了!”当两岸群众摸着结实的扶手过桥时,终于发自内心地笑了。

司法利剑护民生,一桥一路总关情。法院通过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了依法行政,让危桥变通途,民心变坦途。

在巫某诉句容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及行政复议4案中,句容市常务副市长出庭应诉,主动与当事人沟通协调化解矛盾,并积极安抚当事人情绪,巫某当庭撤回4案起诉,矛盾得到实质化解,当事人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府院联动解民忧,实质化解显担当。全市法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精耕实质解纷,努力从“案件结没结”朝着“纠纷解没解”转变。镇江中院制定《关于深入推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的工作指引》,从前端化解、立审衔接、诉讼化解、协同化解4个维度全链条推进行政争议协调化解,经验做法被省法院工作简报刊载。

第二部:监督支持双轮驱动,定分止争政通人和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微改造见证真情怀。户厕改造本是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暖心工程,却在某村引发了一场令人遗憾的纠纷。

“政府的好政策我们支持,但施工把房子震裂了,这事儿总得解决啊!”村民无奈地说道。

原来,某镇政府在推进户厕改造过程中,为赶进度而走了“捷径”——既未征得该户村民签字同意,也未对化粪池选址进行专业评估。盲目施工导致房屋墙体开裂,把惠民工程变成了“闹心工程”。

程序失范的施工,终将付出法律的代价。法院经实地勘查,结合房屋受损程度、改厕位置等事实,依法认定镇政府施工行为违法,并根据房屋实际状况和市场维修标准,判决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监督依法行政是行政诉讼的职责使命,对于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两级法院通过判决纠正或者诉中发函等方式敦促行政机关主动自行纠正,推动行政机关提升依法行政能力。2024年,全市乡镇政府、街道办因未严格履行法定程序,违建拆除被法院确认违法案件10件,进一步帮助行政机关提高程序意识、法治意识。

“我只是想找找他的麻烦……”在公安机关经过缜密侦查后的铁证面前,常某才低下头承认自己报了假警。

谎言报假警,既浪费警力又伤人心。公安机关调查认定,常某的行为已构成诬告陷害。最终,常某不仅没能“找麻烦”,反而为自己“找”来了三日行政拘留。

法律不会为任性买单。常某的行为不仅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损害他人名誉,更严重扰乱了公安机关办案秩序。人民法院依法支持公安机关的处罚决定,充分发挥了行政审判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

司法与行政同频共振,法治共民生互促共赢。全市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牢固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府院双向合力,共同推动法治政府和美丽镇江建设。

“全市两级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成效明显,法官的亲和力强,业务水平高,行政审判工作不断提升突破。”镇江市政协委员王坤在镇江法院行政审判新闻发布会上为法院工作点赞。

第三部:司法建议靶向发力,社会治理祛病强身

“官司打了好几年,这次我们心服口服!”

近日,镇江法院调解室出现了罕见的一幕:某民营企业和某地方国企的代表同时登门,一个送上锦旗,一个递来感谢信。而就在不久前,这两家企业还因股权纠纷对簿公堂,案件横跨商事、行政多个领域,历经多次诉讼,矛盾一度陷入僵局。

原来,双方因多年前的一纸减资退股决议产生分歧,随后衍生出多起关联诉讼,案情错综复杂,审理难度极大。

“案件涉及不同法律领域,单纯判决可能‘按下葫芦浮起瓢’。”镇江中院行政庭庭长程刚介绍。

为此,法院启动联动调解机制,商事和行政审判条线法官协同作战,既算“法律账”,也算“经济账”,更算“长远账”。

调解过程中,法官们耐心梳理争议焦点,反复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揽子”解决方案,不仅妥善化解了股权纠纷,还一并解决了关联行政争议。案件圆满落幕,两家企业均对结果表示满意,这才有了开头那暖心的一幕。

调判结合,标本兼治。2024年,全市法院依法审理行政协议类案件14件,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守信践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氛围。

司法建议如同良医开方,既治已病祛沉疴,更防未病固根基。

针对某市区连锁超市因食品安全被多次行政处罚问题,镇江中院“把脉问诊”后开出“司法处方”,推动企业完善验收、奖惩、索证索票等制度体系,不仅化解了眼前纠纷,更筑牢了食品安全防线。这份标本兼治的司法建议,获评全省涉民营企业优秀司法建议。

2024年,全市法院共发送各类司法建议54份,镇江中院行政庭所发司法建议连续5年被省高院评为优秀司法建议,真正实现了“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治理效果。

在法治建设的最前沿,行政审判既是群众权益的“守护盾”,又是社会矛盾的“解压阀”。镇江法院以司法审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用公正裁判修复社会关系,既守护公平正义“最后防线”,更延伸司法职能参与社会治理。通过靶向发送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让每一起案件都成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镇江行政审判有高度、有温度、更有亮度!”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万荣调研时高度评价,“既以国家级、省级荣誉为城市增光添彩,更把重点从‘判决’转向‘解纷’,用司法温度焐热了民心。”这一评价,恰是镇江法院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理念的最佳诠释。

通讯员 孙彩萍 王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