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江河交汇最相宜
来源:交汇点
2025-05-16 15:53:30

江苏

是砚池边晕染开的千年水墨

也是运河上跃动着的时代波光

这里既有桨声灯影里的婉约词韵

也有江海奔涌间的壮阔诗行

十三座城,十三卷风华。如果江苏是一幅画,你最想看哪一帧?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在首页首屏重磅推出《在这里,读懂“最”江苏》专栏,读懂江苏、解码城市,欢迎投稿、评论,我们将撷取动人片段,嵌入这幅永不完卷的“千里江山图”。

今天,一起走进

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

——镇江!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万里长江与千年运河在城下交汇,孕育出这座因江而名、枕水而居的江南古城。1954年,镇江大港烟墩山出土国宝级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126字铭文记载,周康王分封“夨”为宜侯,距今已有3000余年。这片热土在历史文献中也有了最早的名字——宜。

何为宜?《说文解字》曰:“宜,所安也。”这座历来包容的城市,让无论是长期居住的居民,或是短暂休憩的旅客,都感到舒服安适。因而唐代诗人李涉在这里留下名句“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宋代文豪苏轼写下归隐之意的“蒜山幸有闲田地,招此无家一房客”。时至今日,这个江河交汇、底蕴深厚,美到让人“吃醋”的“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正以汇通江河的胸襟气度塑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特质,奋力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

山水名城——镇江  石小刚 摄

因地制宜

“四千四万”精神奔涌向前

4月20日,镇江在上海举行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提出主动学习上海、接轨上海、服务上海,做好“龙头在上海,配套在镇江”“研发在上海,制造在镇江”“孵化在上海,转化在镇江”的文章。今年以来,上海及周边地区共有29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镇江,累计总投资189.41亿元。

得山水形胜、扼南北要冲。明代诗人张弼的“江边山际乃有镇江府,襟喉三吴百粤何雄哉”,道出了镇江优越的地理位置。镇江拥有全省最长的长江深水岸线,古有“南北要津”“九省通衢”之称,是国家级水路、公路、铁路交通枢纽。地处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地带”的镇江,因地制宜挖掘区位优势,打造“四群八链”主导产业,在长三角地区产业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 航空航天产业链——2008年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成立,镇江随即启动对接上海“大飞机”项目的规划,当年10月便确立航空产业园项目,目前镇江企业为C919提供着约90%的客货舱内饰件、50%的铝材、50%的复合材料结构件和10%的零部件;

航天海鹰生产车间 潘宇琴 摄

· 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链——从上海落户镇江的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补上了当地产业链上船用发动机的关键一环,而从上海起航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建造中遇到的薄板矫平技术难题,则由来自镇江的江苏科技大学团队攻克;

· 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链——南京大学(镇江)生命健康产业研究院落子镇江经开区,串联起镇江经开区南部生物医药产业与丹阳北部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为镇江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注入科创因子……

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写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近千年后,镇江迎来了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今年初,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建立宁镇扬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提升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水平,切实当好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先行军”。

深度融入宁镇扬“小三角”,全面对接长三角“大三角”,镇江正以产业同链、开放同圈、机制同频,积极承接上海、南京溢出资源要素,在加快产业科技、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一体化上展现新作为,携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格局。

鱼跃医疗

区位的优势,不只来自自然禀赋,更来自镇江人的拼搏进取。镇江主城区受“北江南山”地形限制,长期呈东西向沿江带状布局,现代化发展空间严重受限。自然条件的制约,对于镇江人而言,只是一块磨刀石。进入21世纪以来,镇江突破传统东西向格局,重点向南发展。从“一体两翼”的主城区空间结构到全市域范围内“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的发展布局,镇江打开了发展新格局:曾被称为“引资大道”的官塘桥路在丘陵地形中建成通车,将主城区与丹徒区连成一片,直达沪蓉高速;五峰山长江大桥的落成,为镇江增添过江通道的同时,也为镇江东部制造业“金三角”提供了北向通道;312国道宁镇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已经进入冲刺扫尾阶段,年内即将全线贯通,为G312产业创新走廊提供支撑……如今,镇江拥有一张由6条铁路与6条高速公路织成的立体交通网络。

润扬大桥  黄帅 摄

作为“四千四万”精神发源地之一,创新因子镌刻在镇江人的基因里。进入新发展阶段,镇江坚定产业强市“一号战略”不动摇,谋划实施“一区一廊三极多点”创新布局,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园区经济、跨行政区经济强大活力。2022年,镇江在全省率先启动开发园区整合提升工作,开发园区布局进一步优化,职责定位、主导产业愈加明晰,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集聚,为产业发展奠定要素基础。2024年,镇江出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强市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传统产业焕新“876”创新引领工程。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镇江科技创新集群上榜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位居第77位。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9.84件,位居全省第5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奔跑前行的镇江

正展现出经济社会发展勃勃生机

今年一季度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54.32亿元,同比增长6%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71.32亿元,同比增长7%

全市进出口总额254.12亿元

同比增长6.5%

浓淡相宜

创新容错锻造城市风骨

央视《新闻联播》《中国新闻》《新闻直播间》,今年“五一”假期,京畿路先后三次在央视节目中亮相。这条新晋的网红路,在假期中吸引了大量市内外游客,特别是“五一”前完成的亮化工程,让道路两侧的梧桐树被灯笼与藤球灯点亮。游客行走在梧桐树下宛如走进时空长廊,静静回味百年岁月悠长。

京畿路原为京畿岭中的一条狭窄碎石路,后被“削坡”改造成京畿路,曾是火车站到码头之间的一条交通要道。随着码头的风光不再和火车站的搬迁,京畿路的人气趋于平淡,却也保留了较多的历史建筑。近年来,镇江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实施提档行动,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新产品、新业态。在京畿路上,老街区与新业态的碰撞,咖啡馆与烧饼店的混搭,毫不违和。

京畿路亮灯  文雯 摄

地处“吴头楚尾”的镇江,历来有着包容的胸怀。从先秦至近代,北方移民一直南下不已,而镇江则是他们长途跋涉后落脚栖息的首要安顿之所,也由此成为南北文化冲突与交融的地带。南徐、北府,镇江的老地名里隐藏着那一段段历史;江淮官话、吴侬软语,文化交融就显现在市民的日常问候中。这方山水俱佳、性格宽和的江南乐土,也让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 半城山水半城诗。在镇江,有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笔下“空半簇楼台,红尘安在哉”的金山寺,有唐代诗仙李白写下“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长桥”的焦山,有宋代词人辛弃疾吟诵“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北固山,有唐代诗人张祜感叹“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的西津渡,有清代女诗人骆绮兰吟咏“寒松深涧月,芳草夕阳山”的茅山……

· 有山有水更有故事。白素贞水漫金山寺、董永与七仙女在槐荫村的槐荫树下相遇、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华山村定情等爱情传说源自镇江,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刘备甘露寺招亲的典故传诵至今。

如何将古商市井的文化、民间居坊的风俗、英雄谋略的故事、文人雅士的遗墨,写成浓淡相宜的文旅融合好文章?镇江正在加快打造“国际文旅休闲目的地城市”。今年“五一”前夕,该市启动贯穿全年的“满眼风光 诗意镇江”主题宣传活动,围绕“跟着诗词游镇江”“跟着诗词读镇江”“跟着诗词品镇江”三大主题,推出12项重点活动,进一步擦亮诗词之城的文化名片。

“五一”假期,镇江金山旅游风景区内游人如织  李斌 摄

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是那矗立的山、静深的水,更有烟火和人心。镇江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颁证的“中国醋都”,镇江香醋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镇江,流传着颇具顺口溜色彩的《三怪谣》: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曾三次撰文分别推介镇江“三怪”。在最后一篇《美好镇江有佳“肴”》中,他写道:“做‘错’的蹄髈制成了‘肴肉’,摆‘坏’的美酒酿成了‘香醋’,放‘错’的锅盖诞生了‘锅盖面’。‘镇江三怪’的妙手偶得,归根结底还是镇江人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敢于试错容错纠错,容得下每一声先行先试的呐喊、每一场意气风发的探索。”

崇尚创新、宽容失败,让镇江三千年文明积淀转化为面向未来的文化叙事,在时光长河中书写着“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智慧。今年“五一”假期,“镇有诗意·春日生活市集”开市。活动以镇江博物馆特色建筑群为依托,将馆藏文物与诗词文化深度融合,打造综合性生活市集。在博物馆主广场,餐车文化区弥漫着专属镇江的烟火气,让游客在春日暖阳中品味地方风味。英国领事馆旧址分会场,文创区、手作区、美食区、咖啡区四大板块齐聚,定制款镇江诗词周边美食、咖啡杯,以及文化指导师亲子诗词活动,让游客在消费娱乐的同时,沉浸式感受历史文脉与诗词雅韵,实现文旅与消费的有机结合。今年“五一”假期,镇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05.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32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同比增长24.39%、23.01%。

镇江始终坚持守正创新

重点做好“守护”和“激活”两篇文章

持续锻造城市风骨、全面激扬城市自信

努力在建设中华文明上

探索新经验、展现新作为

宜居宜业

杀鸡宰羊宴客人迎英才

4月9日,2025招才引智“镇江日”首场专场活动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活动现场共收到简历1798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38人。根据安排,镇江全年共举办9场招才引智“镇江日”活动,开展城市推介、校园招聘、产学研对接、“归雁”学子联系服务等系列活动,持续放大“人聚镇江 才享荣光”品牌效应。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80多年前,清代诗人龚自珍途经镇江,奋笔写下传世名言。镇江自古就是重才爱才、英才汇聚之地,也是人才成就事业、出彩人生之地。2021年,镇江启动人才“镇兴”行动,出台“1+2+3+N”人才政策体系,唱响“人聚镇江 才享荣光”工作品牌,全力打造“长三角产才城教融合发展福地”。

第二届镇江金山英才周开幕式  谢道韫 摄

· 引才,在于精准。镇江出台《产业链人才赋能计划》《人才平台提升计划》,绘制产业链需求侧、供给侧人才地图,印发《建设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攻关联合体实施方案》,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知名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行业组织和金融机构等,在全省率先组建市级人才攻关联合体,目前联合体数量已达12家。

· 引才,在于诚意。2021年,镇江市启动实施大学生“聚镇”计划,集成18项激励举措,全方位吸引大学生来镇发展。2022年,镇江在大学生“聚镇”计划基础上,为镇江籍大学生量身定制青年人才“归雁”计划。根据两大计划,高校毕业生到镇江工作,可享受各类补贴最高达30万元。

· 引才,在于温度。镇江开发集成人才安居、健康体检、惠老关怀等服务的镇江人才码,探索设立“人才特色银行”、开发“金山英才贷”等各类金融产品,构建青年人才全链条服务体系,实施“政策一本通”“权益一码清”“服务一窗办”的“三个一”服务落地举措。同时该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友好街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布局科创平台、完善金融支撑、提供安居保障、优化人才服务等12项主要任务,聚力打造人才在镇“安业、安身、安家、安心”好去处。“我们推出的人才等方面政策在沪宁线上具有优势,诚恳欢迎有识之士、有为之人到镇江安家落户、共同发展。”镇江市市长徐曙海说。近年来该市累计引培高技能人才3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3万人,每年引进培养大专以上人才4万人,全国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排名32位、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37位。

2025镇江市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  文雯 摄

城市不大,幸福刚好

唐代诗人杜牧描绘

“绿柳红桃掩画桡”的闲适美感

宋代诗人蔡肇笔下

“村落家家有酒沽”的富足生活

宋代文豪苏轼

“斜照江天一抹红”的悠然心境

都映射出镇江宜居的生活质感

江河交汇最相宜的镇江

正以“杀鸡宰羊宴客人”的态度

喜迎八方英才

共同用实干托起“镇江很有前途”。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晏培娟 钱飞)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