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办,番茄小说、红果短剧承办的网络作家影视编剧培训班暨网络文学与网络视听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来自高校、网文平台、影视行业的多位从业者,结合自身实践,围绕短剧及IP开发中的要点,为来自番茄、起点、晋江、纵横等平台的作者们分享经验,助力其提升编剧创作能力。
在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指出:“网络文学作者要深入生活、阅读经典、了解IP改编逻辑,才有可能推陈出新。同时,网络视听领域也迫切需要网文作家参与,为该领域提供优质内容供给。”
近年来,随着短剧行业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于优秀长短剧作品的需求也愈发旺盛,大量网文IP被改编成为精品短剧。
对此,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表示:“微短剧实际上是移动互联网原生的影视内容,随着专业的影视行业人才不断加入,微短剧的视听语言也在快速升级。”
据他介绍,目前红果短剧在IP改编上态度非常开放,希望能合作更多优质IP。同时,红果也在全网征集短剧剧本,并提升签约保底金额。“所有短剧只要上架红果之后产生收益,都会给剧本编剧和IP作者分成。”乐力说。
在授课环节,围绕网文IP的改编如何取得突破,番茄小说 IP 内容负责人结合多个成功改编案例,为作家们梳理创作思路;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许苗苗在其讲座《网络微短剧:新大众文艺的新向度》中,从学术视角结合热门微短剧案例,解读这一新媒介文艺形式的特点和优势。
许苗苗认为,在新媒介助力下,大众的文艺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升。新大众文艺在此基础上,对微短剧创作生产、审美提升和精品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小欢喜》联合编剧雷博与好有本领创始合伙人曾明辉从剧本结构搭建、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冲突设计等维度,拆解分析多部经典长短剧在“爽点”表现上的异同;爆款短剧编剧“修以为常”则分享了《小说转编剧创作技巧及方法》,他结合自身从网文作者转型编剧的经历,讲解如何将小说文字语言转化为影视画面语言,并在保留原著精髓前提下增强戏剧张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