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不少孩子都戴上了!这到底是啥东西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视光中心,11岁男孩子恒的妈妈卫女士很着急。原来,卫女士打听的是一种叫作“离焦镜”的框架眼镜。随着儿童青少年近视数量的逐渐增多,在延缓近视发展方式中,近段时间近视离焦镜片被提及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各种品牌的离焦镜如雨后春笋般上市。
可究竟什么是近视离焦?近视离焦镜片真的是控制近视发展的“神器”吗?
OK镜“失宠”,离焦镜“上位”?
卫女士告诉记者,一开始是儿子回家嘟囔了几句,说班上的同学戴了这款眼镜自己才晓得。后来在家长群一问,发现不少爸妈都对所谓“离焦镜”感兴趣,“这年头孩子近视可是大事,听说能有效,我们也被种草了。”
离焦片有多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副主任陈楠颇有感触。“我们在某小学做近视防控筛查的时候,一个班级里十个近视的孩子有四五个都戴着近视离焦眼镜。”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后发现,“离焦眼镜”走入大众视野没几年时间,但受到了大批家长的关注。“只要发现近视马上配离焦镜!”“就算户外也要戴离焦镜,能让大户外效果加倍!”,不少家长这样发帖。
何为离焦片?在医院的配镜中心,记者很快找到了所谓离焦片的身影。不难发现,镜片只有中间可以通透地看清楚,周围一圈“小点点”,好似雾蒙蒙的一层膜。
为什么离焦片能被追捧,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陈楠看来,这首先要弄清近视的原因以及离焦的原理。“我们眼睛看东西时,光线需聚焦在视网膜上才能看得清楚。”陈楠称,传统的单焦点镜片也叫单光镜片,顾名思义只有一个光度。通过镜片看到的物体可以清晰的成像在视网膜上,虽然中间可以看得很清楚了,但通过镜片的周边看物体却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我们称为周边远视性离焦。当眼球存在周边远视性离焦时,眼部调控机制会误认为眼睛处于远视状态,进而通过巩膜重塑等生物过程促使眼轴(眼镜前后径的长度)被动延长。这一过程并非眼球 “主动为看清物体而调节”,而是周边离焦信号刺激眼轴生长的生理反应。随着眼轴持续增长,中心焦点逐渐从视网膜前方向更前方偏移,导致近视度数不断加深。
而常见的近视离焦镜片通过特殊设计,在镜片中心区域保留清晰矫正度数,确保看正前方物体清晰;而在周边区域增加一定的正光度,类似 “小凸透镜”。
这样一来,一方面保证中心视力清晰,中心区域的度数精准矫正近视,让外界光线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保证看远处清晰;另一方面周边形成 “近视离焦”,周边区域的正光度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在视网膜前方聚焦。这种 “近视离焦信号” 会通过眼球的生物调控机制,减少眼轴被拉长的驱动力,让眼球不再因周边远视性离焦而持续增长,从而延缓近视度数加深。
与此同时陈楠介绍,还有一种与离焦片逻辑类似但原理不同的点扩散技术制成的特制镜片,通过特殊设计让进入眼睛的光线发生可控的散射,模仿大户外的低对比度环境,从而使视网膜接收到的图像对比度自然降低,类似户外强光下物体边缘 “柔和化” 的视觉效果,比如隔着毛玻璃看东西,有效减缓眼轴的增长速度。
价格不低、争议不少
“离焦片”≠治愈近视
但另一方面记者发现,离焦片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以来,网络上对其争议也不少。有人质疑“价格比普通眼镜贵好几倍,是不是智商税”,有人吐槽“戴了离焦镜片,孩子度数还是涨得快”,还有家长表示“离焦镜戴了3个月以后散光度数上涨,不敢再戴了”。
离焦片究竟有没有用?陈楠认为,规范验配的近视离焦镜片,通过医学验光(包括散瞳验光)确定度数并正确佩戴,对符合适应症的儿童青少年,通常 6-18 岁、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人群,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眼轴增长和度数加深近视发展。
但是如果将其奉为“近视克星”“近视神器”就大可不必。因为真性近视是无法逆转的。专家指出,验配离焦镜片前需确认几项关键条件:首先,孩子眼位应基本正常(无明显斜视),否则镜片周边的近视离焦信号可能无法作用于视网膜,影响控制近视效果;其次,需精准测量瞳距、瞳高,确保镜片光学中心与瞳孔对齐,避免中心矫正区偏移导致视物异常;此外,还需检查视功能(如调节功能),严重异常可能引发佩戴后视物不适。
陈楠提醒,离焦镜片通过中心清晰矫正、周边制造近视离焦信号延缓近视,仅在眼位、瞳孔参数和视功能符合条件时,才能有效发挥 “中心看清晰、周边控增长” 的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面上离焦镜鱼龙混杂,品牌众多,价格也有不小的悬殊,网店上可能不到两千元就可以买到,但是在正规医院或眼镜店需要三四千元。陈楠指出,如果选择离焦片,一定要区分配镜的工艺,并配合适合的镜框。“有的孩子选择比较大的镜框,瞳孔的中心又不对,产生的离焦量就会大打折扣。”“有些厂家宣称戴了可以退轴,可以逆转近视,其实都是不严谨的。有些孩子户外活动时间非常长,脉络膜增厚后短时间眼轴缩短,并不是真的不近视。”
陈楠告诉记者,门诊中也有不少家长是在佩戴一段时间后对于“散光度数上涨”产生质疑,在她看来,如果正确佩戴且保持健康的用眼习惯,其实散光的增长是可控的。“有一些孩子喜欢斜着眼看或喜欢揉眼睛,都有可能增加对角膜的压力,产生散光增加的情况,但这不是不规则的散光,一般不会产生病理的改变。”
控制近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换言之,离焦眼镜无法完全抵御遗传、用眼过度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建议,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防控近视要联合综合干预,干预不是治疗,而是以预防为主。即生活行为改变加一种光学方法加药物的组合防控方案。”专家也坦言,对于本身年龄大(超过14岁)、度数不是很高且眼轴基本正常的孩子,佩戴普通眼镜就可以看清楚,没有必要非戴这么贵的眼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