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破音,有时美颜开大,大学退休教授直播间里火热“唱聊”人生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14 14:04:41

大学退休教授直播间里开启“唱聊”新生活,引发关注。采访中,陈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一个职业跨界,技术迭代的社会,走进直播间让他找到一个逼着自己再学习的机会,爱唱歌爱聊天的他也希望发挥余热,为社会提供一点正能量,为生活开拓一片新空间。

边唱边聊,陈教授“唱聊”人生

“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退休教授。这里不聊学术,只跟大家分享、聊天、唱歌……”尽管看他的履历并不曾与音乐有多少交集,但他小时候就喜欢唱歌。平时忙于工作,空余时间也会去K歌,习惯一路开车一路歌。退休之后才有了更多时间追求心中所爱。从今年春节开始,陈教授开设了抖音账号《陈教授(唱聊版)》,陆续发一些唱歌的短视频,在南京不少高校取景拍MV,边走边唱,从《恋曲1990》到《早安隆回》。

3月3日开启第一次直播,吸引了不少粉丝观看。刚开始直播时,陈教授也会“备课”,写教案,希望把一个话题做深入。“但我不会去说教,年轻人会不接受这种方式。我的受众群体不只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也挺多的。听陈教授唱聊,他们并不排斥年龄大的人,关键看你能提供什么。”现在他的聊天越来越自如,不是说自己想说的,而是在互动中获取话题灵感。为什么一些孩子会有社交恐惧症?为什么许多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孩子?走出校门人生的选择该怎么做?遇到问题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等等,当然中间也穿插很多他自己的人生感悟,“我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活中的很多经历,可以跟大家慢慢聊。我很享受当下跟网友们分享音乐、畅聊人生的方式。”

陈教授自嘲说,“由于未经专业修炼,唱歌多用大白嗓,高音上不去还可能破音。他也调侃有时美颜开得有点大,脸都变形。但我发现,直播间大家对我很包容,对我挺鼓励的。”不只唱老歌,他的歌单时间跨度挺大,当下流行的热门歌曲也会出现在其中。最近,陈教授也跟着网络节奏,唱起了马健涛的歌曲,这不,《搀扶》《童年老家》《人间疾苦》“点唱”频率就很高。

退而不休,不断跨界拓宽自己

陈正辉教授退休后投身直播间,多少有点延续传媒工作的意味。他从南师大毕业后就留校当了老师,从化学系老师到行政管理干部,再到新闻传播学科投入到广告学的教学和研究,他就是一个勇于跨界,不安常理出牌的人。退休前他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教授,广告学科带头人,也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他原本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广告学科创始人。有着旅德访问学者的经历,曾获“中国十大广告学人”、“中国广告学术发展杰出贡献人物”等称号。2012年初被作为学科带头人引进到上海外国语大学。

“可能身边人会奇怪,一个平时连朋友圈都不发的人,怎么突然在网上这么高调。”陈教授告诉记者,“网络是一个公共空间,自己是一个平凡的老师,没有那么多东西要在朋友圈展示,也不喜欢每天到群里打招呼。当然这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喜好。现在我到了生命的第三个阶段,退休了。以前是人生七十古来稀,退休后生命的过程比较短了。现在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为我们延伸了生命的长度,更为我们拓展了生命的宽度。事实上,退休后有一帮朋友打打牌,约几个兄弟喝喝酒,平时再钓钓鱼、养养花,这也是理想的生活。”但是,陈教授认为,“往后可能还有一大段时间,社会的发展又带来了全新的生活空间,我们应该去接受一些新的挑战,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充实自己的人生梦想。”

于是,他有的新的人生方向。“其实我没有那么多商业上的想法,只想用自己的行为和方式影响在乎的人,用自己的能力和经历帮助需要的人,传播社会正能量。” 为了更投入地做好一件事情,他也聘请了MCN公司帮忙,为自己的“退休事业”投资。“既然拥抱了互联网,就要适应互联网的逻辑,只要是年轻人喜爱的,即使有点无厘头的东西我也会去尝试,在公司团队的协助下,我紧跟网络潮流,还开设了《冲浪陈》的短视频账号,拍出了一些爆火的短视频,有的一条视频的播放量超过三千多万,点赞数接近百万。”他们正在试图打造一个不一样的陈教授。

“家人也担心我的身体,你都这个年龄了,干这事儿费心劳神,可能还吃力不讨好。也许和无数的前浪一样,被拍死在沙滩上。”对此,陈教授也有充分思想准备。他说,不在意结果,追求的是过程。“和那么多粉丝,对着手机屏幕,隔空互动,看着公平上一排排刷出的:说得对,讲得好,好听,好听,就喜欢听陈教授唱歌,就喜欢和陈教授聊天的字幕时,你能想象得到那种心情吗?真的就是那一句:值得!

72岁的同济教授“吴姥姥”通过短视频科普物理走红网络,90岁江敏慈奶奶成为B站UP主,老年人通过平衡健康、兴趣与社会连接,实现老有所乐,乐有所为,退而不休,乐在其中的生活状态。“直播逼着你不断去创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也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要相信,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视频 周嘉楠

校对 石伟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