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近日,在少年志融媒平台依托扬子晚报全媒体特别推出的“晒晒我的读城日志·江苏青少年读城行动”图文征集活动中,同学们也掀起了“走读”各地文博场馆的投稿热潮。大家纷纷走进博物馆等城市文化地标,在行走中感知历史厚度,在传统文化的浸润和高科技的加持中品味人文之美,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发展变迁,在沉浸式体验中解码独特的“城市基因”。一起来看看青少年“走读”文博场馆的精彩日志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蓓 少年志编辑 王蕾
投稿人:刘一萱
投稿人:杨舒婕
童心巧手剪“蛇”
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
“以前的人可真聪明啊,他们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人工智能(AI),就靠着一双巧手,能做出这么精美的东西,太厉害了!”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学生刘一萱参观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在沉浸式体验非遗剪纸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与智慧。
在博物馆非遗展区,刘一萱同学观赏了精美的剪纸、花灯等民俗工艺品。大开眼界的同时,她还在南京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钧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剪纸和拓印等技艺。从握剪手法到镂空技巧,她认真学习“左手转纸、右手运剪”的传统技法,感受像“一笔画”飞快地将纸张变成工艺品的剪纸艺术。她剪出的“蛇”线条连绵不断,颇为精美。尽管初次尝试剪纸并不容易,但这也让她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中的匠心与耐心。刘一萱表示:“这次体验让我明白,传承传统技艺不仅需要灵巧的双手,更离不开专注和坚持。”“走读”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后,刘一萱深有感触地表示,在这座极具魅力和历史底蕴的博物馆,不仅可以领略到非遗的独特魅力,还能亲身感受到南京民俗文化的生动与鲜活。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的杨舒婕也对非遗场馆情有独钟。她说,走进南京夫子庙附近的非遗馆,参观馆内的非遗项目,听老师讲解剪纸的历史和发展,这才知道:剪纸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历史悠久,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流派,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终于可以动手剪纸,我小心翼翼地拿起剪刀,沿着线条慢慢裁剪。一开始,因为紧张,手有些颤抖,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逐渐掌握了技巧,顺利完成了作品”,看着自己亲手剪出的“双喜蛇”,杨舒婕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她说,通过在馆内实地参观、亲身体验,不仅近距离感受到非遗魅力,还进一步树立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志向,“让我们成为传播非遗的新力量!”
投稿人:袁梓涵
投稿人:杨欣悦
跟着VR“走进”大运河
课本里的数字变成了故事
博物馆里不仅展示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还展现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小学部的袁梓涵游览了位于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走进水晶宫般透亮的博物馆,我一下子被大厅里蜿蜒的运河模型吸引了,蓝色的水流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像一条银色的巨龙盘踞在沙盘上!”袁梓涵生动地描述了这次“穿越千年”的运河之旅,“我踮着脚数沙盘上的船只模型,有装满粮食的漕船,有挂着灯笼的客船,还有运送石料的货船,我仿佛听见了千年前的摇橹声。”在她笔下,更神奇的是:“进入虚拟现实(VR)展区的瞬间,我变成了撑竹篙的小船夫!两岸的柳枝拂过船舷,货郎的叫卖声从码头传来,忽然船身一晃,原来遇到了急流。我的手心都出汗了,直到看完,才发现自己还牢牢抓着空气里的‘竹篙’,逗得爸爸妈妈直笑。”
在数字展厅,她和一群小朋友追着投影在墙上的浪花跑;在博物馆顶层的空中花园,她看到真正的运河就在眼前流淌。袁梓涵说,那一刻,她觉得课本里那些枯燥的历史数字,都变成了会呼吸的故事。
“大运河博物馆外观像一艘启航的巨船,屋顶的曲线又恰似扬帆时的姿态。”南京市六合区励志学校杨欣悦同学的来稿同样聚焦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既展现出传统舟楫文化的神韵,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简约大气,成为了扬州独特的文化地标,无声诉说着大运河承载的千年风华”。走进博物馆,透过一幅幅演示图,杨欣悦不仅了解到运河的开凿与发展知识,更领略到其背后蕴藏的水利智慧,从运河两岸的自然生态全景展现中,看到人与自然如何相互作用、和谐共生。“它不仅是一座展示馆,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让我们在其中读懂大运河,读懂大运河所串联起的广袤土地上的地理密码与深厚历史脉络。”杨欣悦感慨。
扫码参与
征集火热进行中
快来书写你的读城故事
江苏各地博物馆内正涌现出许多“小小探索者”的身影,他们通过与文物对话历史,体验民俗技艺,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读城故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少年志融媒平台“晒晒我的读城日志·江苏青少年读城行动”持续征集中,诚邀全省青少年走进城市深处,用发现的眼睛观察,用真挚的文字记录,用独特的视角解读属于你的城市记忆。无论是博物馆里的历史回响,还是老街巷中的烟火气息,都期待你的精彩分享。
同学们可以上传反映城市蜕变、地名密码、“老字号”焕新、建筑历史等方面的图片,也可以创新形式,用手抄报、研究性学习报告等方式记录你的“读城”思考与感悟。即日起至5月31日,青少年可通过少年志APP提交图文作品,投稿通过审核可获电子参与证书。快来参加吧,让我们一起在行走中读懂城市,在发现中传承文化!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