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直通车“特”快直达,“茉莉花开”遍乡野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14 10:41:01

暮春时节,扬城大地处处洋溢着文化的芬芳。自江苏省“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启动以来,扬州市以“1+9+N”的创新模式,串联1家市级主平台、9家县(市、区)和功能区、N个乡镇(街道)特色场所,开展“绿杨行”文化进万家、市级文艺院团专场演出、文艺专题辅导、品牌活动进基层四大类千余场活动,将优质文化资源化作春雨,精准滴灌至城乡各个角落。

“你搭台,我来演”

专业院团结对村(社区),观演“双向奔赴”

作为全省13个设区市试点村(社区)之一,经省委宣传部协调仪征市月塘镇谢集街道社区与江苏省演艺集团扬剧团结对。结对演出每场节目都经过精心编排,在前期的“菜单”上动态调整而成,内容既涵盖了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扬剧表演,还增加了歌舞、器乐演奏、川剧变脸、魔术以及淮剧表演等,适合全年龄群众观看。

珠玉在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启动“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暨扬州文艺院团名家新秀专场演出,统筹协调四家国有文艺院团分别与四家村(社区)结对,通过“群众点单、院团接单、精准配送”的模式,将扬州地方文艺精品送至群众家门口,“解需”更“解渴”。内容方面,既有面向老年观众的传统戏曲节目,也加入现代创意创排互动节目迎合年轻观众需求。分众化服务模式使文化惠民从“单向输送”升级为“双向奔赴”,让文化大餐有滋味、够期待。

“你点单,我配送”

定制文艺大餐,端到家门口、送到心尖上

“过去送演出是‘我们演什么,群众看什么’,现在变成‘群众想看什么,我们送什么’。”扬州市文化馆馆长蔡茉莉介绍,此次“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为人民群众定制“绿杨梨园”“绿杨偶韵”等六大惠民演出“套餐”。

如何能够送到当地群众心坎里?此次直通车将需求调研前置,让文化惠民更精准、更有温度。如仪征市真州镇点单“绿杨梨园”扬剧专场,江都区宜陵镇点单“绿杨风华”综合演出,要求侧重评话节目。蔡茉莉说,从目前整体点单情况来看,综合专场最受欢迎,这对精品节目的储备和更新提出更高要求。蔡茉莉介绍,演出采取“专业引领+群众参与”的模式,市文化馆抽调馆内骨干和驻馆团队组成“文艺轻骑兵”,同时邀请市级文艺院团参与,不断更新扩容精品节目库,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节目单。

“我受益,我参与”

从“送”到“种”,“茉莉花开”飘香更留香

“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暨扬州市文艺专题辅导推出美术、书法、摄影、戏曲等9项文艺辅导“菜单”,由市文联组织全市文艺名家走进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帮助文艺爱好者开拓视野、提高水平,“送”文化也向“种”文化转变。

作为文艺专题辅导系列活动之一,“绿杨人家”公益大课堂不断创新模式。在内容上引入时尚品鉴、生活美学、非遗传承等年轻人喜爱的元素,蔡茉莉介绍,“春季班有20个班在开展日常培训,暑期班还会面向青少年开设更多课程”。而越来越多的人,也从文化惠民的受益者,变成参与者,文化造血成效显现。“通过‘茉莉花开’,我们的驻馆团队积极排演打磨新节目加入到演出中来,‘反哺’群众。”蔡茉莉说,乡镇社区团队也被激活,如江都区吴桥社火团队、邗江区瓜洲镇古渡艺术团经市文化馆专业指导后,在市级展演平台表演舞龙、舞狮、荡湖船、打莲湘等传统非遗节目。从观众变主角,“茉莉花开”飘香更留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潘政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