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拂,桃湖公园的桃树绽开粉霞,灼灼花海倒映在湖面之上,引得居民驻足流连……这幅“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和谐画卷,离不开湖滨社区在基层治理方面注入的活力。近年来,湖滨社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等举措,让社区实现从“问题清单”到“幸福答卷”,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春日暖阳里,湖滨社区治理的种子已悄然结出芬芳果实。
多方联动破题 共治理解民忧
老旧小区电动车“停车难”“充电难”曾是湖滨社区居民的“心头病”。从前,湖滨南北苑、湖滨新寓、南钢六村等多个老旧小区电动车挤占楼道、私拉电线充电的现象屡禁不止,居民投诉不断。面对这一“顽疾”,湖滨社区联动街道物管办、工程科、消防、物业等多部门实地勘察,制定“三步走”方案:建智能车棚、增充电设施、强长效管理。
“改造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让居民全程参与!”社区党员楼栋长、志愿者逐户走访,收集居民意见;街道工程科引入智能充电桩系统,实现“充满即断电”;消防部门指导增设喷淋设施和消防通道;金鹏物业同步规划车位260个,施划标线1000余米。如今,湖滨社区多个老旧小区内共9个车棚都已陆续完成了充电改造,新增充电头410余个,监控设备全天候守护安全。“以前充电像‘打游击’,现在车棚敞亮又方便,社区和物业真是办了件大实事!”居民李大爷竖起大拇指。
类似的联动实践在王山头二期林地整治中同样成效显著。网格员巡查发现林地毁绿种菜、私搭乱建问题后,社区第一时间联合园林、综合执法大队、共建单位开展“四清四拆四整治”行动。拆除现场,执法队员耐心劝导,志愿者协助清理菜地,园林部门同步覆绿补植,杂乱林地焕然一新变成绿地。
网格巡查前置 问题未发先治
“社区治理不能总当‘救火队’,要主动发现、提前介入!”这是湖滨社区网格员王春莲常挂在嘴边的话。68岁的她身兼微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数职,每天穿梭在南钢六村的楼宇间。去年自来水管网改造期间,她及时发现施工导致的路面坑洼问题,连夜协调施工方铺设临时通道,化解居民出行矛盾。“王阿姨就是我们的‘移动探头’,有问题找她准没错!”居民们笑称。
湖滨社区将“网格化治理”与“工作前置”深度融合,构建“三级巡查机制”:网格员日常巡查、志愿者定点排查、共建单位专项督查。今年2月,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原卸甲甸办事处拆迁地块遗留地大面积黄土裸露,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积,外地人员滞留,存在安全隐患。社区立即启动“吹哨”程序,联动综合执法办、中铁四局等单位现场办公,清运垃圾,修复围栏,并建立封闭式长效管理机制。“过去这里尘土飞扬,现在干净又安全,社区行动真迅速!”周边居民连连称赞。
文艺赋能自治 居民乐在社区
每周三下午,湖滨社区活动室内歌声悠扬,南钢歌舞团原团长芦晓燕正带领居民排练舞蹈。“社区搭台,居民唱戏!咱们的文艺队不仅能自娱自乐,还能给养老院送温暖呢!”芦老师自豪地说。依托社区居民活动阵地,居民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逐渐组建起书画社、合唱团等多支文艺队伍,自治活力蓬勃涌现。
国际名模冠军叶子老师的模特队更是社区“明星团队”。她们定期举办公益培训,带领退休居民学习形体礼仪,还自编自演节目慰问孤寡老人。“以前总窝在家里看电视,现在走起猫步来,感觉自己年轻了十岁!”队员阿姨们个个神采飞扬。文艺队伍的壮大不仅丰富了居民生活,更成为化解矛盾的“润滑剂”,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成为社区自治与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志愿星火成炬 积分激励聚合力
在湖滨社区,身穿马甲,穿梭在楼栋之间的志愿者们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更实实在在地为居民提供着各种便利和服务。湖滨社区独居老人郭某曾收养26只流浪犬,引发邻里矛盾。社区联合派出所、宠物医院、志愿者开展“温情攻势”:党员志愿者轮流陪老人唠家常,宠物医生上门为犬只义诊,民警协助联系正规养殖场安置。最终,老人主动配合清理犬只,社区同步硬化院前地面,彻底解决环境问题。“硬办法不如暖服务,志愿者真是贴心人!”周边居民感慨。
这只是湖滨社区志愿者力量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在飞线充电专项整治行动中,志愿者们主动承担起夜间摸排任务,耐心向居民讲解飞线充电的危害并督促整改。在环境卫生整治、关爱走访独居老人等工作中,志愿者们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湖滨社区创新“积分制”志愿服务,志愿者可通过参与巡查、矛盾调解等活动累积积分,兑换理发、餐饮等商户优惠,形成“服务—激励—再服务”的良性循环。
从“停车难”到“充电无忧”,从“脏乱差”到“绿意浓”,从“旁观者”到“当家人”……湖滨社区以党建为笔、共治为墨,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挥洒出七彩篇章。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多元共治’模式,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幸福的‘执笔者’!”如今,“七彩湖滨”不仅是社区的品牌,更成为居民心中温暖的家园印记。在这里,幸福生活的故事,每天都在续写。
新江北记者 朱葛嫣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