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山是虎,我下海是龙,我在人间是堂堂的大英雄……”近日,位于江北新区大厂街道的安平养老护理院里热闹非凡,星光艺术团的团员们又带着歌曲、舞蹈、时装秀等精彩的节目来慰问这里的老人,几十位老人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
“艺术团等社会公益组织每个月都会来养老院举办活动,有一个月不来,老人们还会念叨。”安平养老护理院的院长王雄一边陪着老人聊天,一边介绍道,“上个星期,新华一村的社会组织,刚过来为老人们办了生日会。还有大学生志愿者会带着老人进校园,我们还会在每个季度带大家出去逛公园,尽力让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得更有质量。”
当提到创办安平养老院的初衷时,院长王雄说:“几年前父亲患了糖尿病和尿毒症,却因为不忌口而病重离世,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后来我下定决心要办一所养老院,照顾像父亲一样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办院后,我一直在想,能为老人们做点什么来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后来我转换了思路,如果我就是那位老人——躺在床上不能动了、帕金森了、老年痴呆了,我需要什么?”
“要给他们提供专业的护理”
安平养老护理院2018年3月开业,是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机构,主要护理失能、半失能老人,并为自理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目前院里有144位老人,其中重度失能老人90多位,最严重的老人喉管已切开,中度失能的30多位,自理老人占比较少。
为了给老人们提供专业的医护服务,安平养老护理院开设了内科、外科、检验科、放射科等多个科室,由近30名专业医生护士和25名护工组成的医护团队,日夜守护在老人身边。很多老人的病情因为发现和处理及时,被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老人们每天除了要进行常规锻炼,定时定量用药,还要坚持理疗、康复训练,身体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3年前因糖尿病、脑萎缩、脑梗等病症导致不能行走的施爷爷,如今可以独自到平顶山公园找老伙计们侃大山了;原来躺在床上插着鼻饲管的李爷爷,现在可以拔下管子坐在轮椅上看电视了;原本因糖尿病、帕金森、脑梗而消沉的康奶奶,现在可以为大家唱一首《青藏高原》……院长王雄说:“看到他们一个个在好转,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要给他们贴心的陪伴”
养老院的情况每天都不一样,好多次,老人因为身体不适没有胃口、心情低落、拒绝进食,王雄都坐在老人身边耐心地关心询问。
“有一次,我问王大爷,要不要吃点水饺或者小馄饨?老人说:‘来碗馄饨试试’,想吃了,胃口慢慢就回来了。养老院里的工作,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性,还要有人文关怀。在每次的护理员培训会上,我都会讲,我们要多一些询问和关心,当他们感受到了爱,就会迸发出生命力。”
做养老护理工作,一半是护理工作,一半是心理关怀。没事的时候,护理人员会和老人们交心,老人也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既建立起了一份信任,又能为老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营养、卫生都要跟上”
安平养老护理院非常重视老人们的膳食,每天变着法确保老人们爱吃、想吃,吃得饱、吃得好。
早饭杂粮粥、山芋粥等各种营养粥加主食,软烂好吸收;中饭、晚饭两素两荤一汤,每天不重样;虾、牛肉、鸡鸭鱼肉不间断。食堂窗口还有一份免费提供鸡蛋羹的名单,上面写满了老人的名字和用餐情况……王雄对老人伙食的重视,护理人员都知道。
此外,安平养老护理院对老人们的卫生状况也很重视,“我们的医生、护士、院长一天要查好几次房,一方面是为了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老人的卫生,一旦发现有卫生工作不到位的,立即督促整改到位。”
从最初只接收糖尿病患者,到如今收治各类重症患者。王雄坦言,肩上有沉甸甸的责任,但也正是有了这份托付,他才更加有动力,要把这份惠及老人的事业做好做精。
新江北记者 杨彩红 通讯员 李宇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