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书全面展示三千年文脉 大型丛书《镇江文库》正式出版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10 22:39:50

扬子晚报网5月10日讯 (通讯员 彭义 张梅  记者 万凌云) 5月10日上午,大型镇江历史文献丛书《镇江文库》新书发布式在镇江碧榆园举行。镇江副市长武鸣出席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余位专家学者就《镇江文库》的学术意义和文化内涵作了深入研讨。

主办方向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家文化学术机构捐赠了图书。

会议在隆重热烈的氛围中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40余位从事古籍出版、图书文博、史志档案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同见证大型镇江历史文献丛书《镇江文库》的正式出版。武鸣在致辞中说,镇江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制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编纂《镇江文库》是对镇江历史文脉最深情的致敬,彰显了当代镇江人的历史担当,揭开了文化赓续传承的新篇章。

武鸣表示,要以《镇江文库》守护城市的“根”与“魂”,努力实施好“文脉活化工程”,深化“文旅融合行动”,将《镇江文库》成果融入城市规划,打造长江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等“镇江地标”,再现《镇江文库》中描绘的“历史镇江”。“期待《镇江文库》不仅成为学者案头的工具书,更要成为了解家乡的启蒙书、寄托乡愁的连心书、读懂镇江的窗口书。”

镇江市文广旅局局长陆艳华介绍了《镇江文库》的编纂情况。她说,《镇江文库》是镇江建城三千年来最大规模的文献整理工程,于2016年启动,2019年完成方志编的出版,2021年完成史料编的出版,2024年完成了学术编和文学编的出版。历时八年,殊为不易。全书规模庞大,文献众多,全面勾勒出镇江的文化脉络。许多藏在深闺的珍稀文献被收入《文库》,开掘了一座城市富可敌国的学术宝藏。镇江市图书馆全面参与全书的规划、编纂和提要撰写,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古籍整理、古籍数字化、宣传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业绩。“因此《镇江文库》的出版,标志着镇江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广陵书社社长刘栋介绍,该社广泛征集底本、组织专家撰写提要,使《文库》具备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镇江文库》在省内外出版行业赢得了高度赞誉,2024年11月被评为第二十六届华东地区古籍类优秀图书。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凤凰出版社原社长姜小青、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江庆柏等十余位专家进行了学术研讨,他们从地方文化典籍、古籍出版、图书馆服务等各个方面论证了《镇江文库》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大家认为该书规模庞大、资料丰富、体例严谨,全面展示镇江文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堪称“镇江人自己的《四库全书》”。

为了促进城市间、行业间的文化交流,会议主办方向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版本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地志办,省内十二个地市的公共图书馆,镇江本地的文博、史志、档案等机构和驻镇高校,共30余家机构捐赠了《镇江文库》。

据悉,《镇江文库》是镇江建城以来最大规模的地方历史文献丛书,一部书展示镇江3000年的文脉。

现场

2016年,镇江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镇江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典籍,汇编成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庞大的丛书,以全面呈现镇江建城3000余年来的发展轨迹,讲好镇江故事,激发文化自信。丛书定名《镇江文库》,体量为100册,分为方志、史料、学术、文学四编。共收录590余种历史文化典籍,作者上起东汉经学大师包咸,下讫现代国学大师柳诒徵等。它以书的形式反映了镇江文化特色。其中方志编山水志多达9册35种,金山、焦山、北固山、茅山都有三种以上的志书,彰显了镇江“城市山林”的特点。史料编收录军事类书籍30余种,反映了镇江“金戈铁马”的城市品格。此外如六朝文化之繁荣、水上漕运之发达、民国省会之新变,以及镇江学者从事经史、甲骨、科技方面的研究,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创造,都得到了全面反映。

全书共收录了大量海内外罕见的珍贵刻本和稿抄本,其中明代的《万历重修镇江府志》《正德丹徒县志》《隆庆丹阳县志》等,镇江当地早已失传,这次全部得以影印出版;反映清末镇江社会生活的《三愿堂日记》《姚锡光日记》等书只有稿本存世,此次是第一次正式面向大众。

校对  石伟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