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南京市建邺区江湾社区的杨薇,正和扬子江朗诵艺术团的成员们紧锣密鼓地排练下月赴北京参演的节目。这个母亲节,排练室里的朗诵声成为她们独特的节日礼物。从银行高管岗位退休后,“60后”杨薇依然保持着“高能量”状态——创办朗诵团、参加公益活动、赴各地演出。她相信言传身教的力量,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一个理念:“在母亲的人生剧本里,她自己才是主角。”
“声”情讲述:是母亲,更是自己
如今,杨薇是南京市朗诵协会副会长、南京建邺区朗诵家协会副主席、南京扬子江朗诵艺术团团长,她在文字诗意里找到了后半生的乐趣,职业生涯却是始于金融数字。
2009年的青年杨薇
1980年,才17岁的杨薇进入银行工作。她历经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广发银行,从未停止学习、一直自修到本科,从基层会计一步步做到分行行长,在单位度过几乎每一年12月31日年终决算夜,还曾带领团队创下“6个月从零筹建异地分行”的纪录,走过压力与创新并存的近四十年职业生涯。
距离退休还有两年时,杨薇就开始规划后人生后半场的活法。2016年,一次偶然的培训让她爱上朗诵。“文学弥补了我没上大学的遗憾”,她说,随着阅历增长,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愈发深刻,朗诵时声音里的情感也愈加饱满。2019年,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扬子江朗诵艺术团,推举杨薇当团长,理由很简单:“你刚退休,还年轻”。就这样,当时56岁的杨薇成了朗诵团的年轻团长。
杨薇在朗诵活动中
退休后,她将企业管理经验融入朗诵团运营:建立公众号、开设每周课堂、设计图文内容,“六年来,我们做了212期公益课堂;参与学习人员达11000人次。仅上周,我们就收到了102份朗诵作业。”从2019年3月的秦淮河游船上30余人的春日朗诵会起步,团队已发展至数百人规模,成员们平均年龄约60岁,核心成员约180名,身影活跃在省、市、区、街道社区等处,还走向了江浙沪和北京等地更多更大的舞台。
言传身教:用行动传递好家风
如何能成为这般“高能量”的女性?杨薇相信言传身教的力量——父母是什么样,孩子都看在眼里。“所有这一切,我最该感谢的是父母、公婆等家人”,杨薇的母亲曾是一位语文老师,教书育人直到六十多岁,精力充沛、认真负责,对她影响很深。如今,这位89岁的退休老教师还在朗诵群里关注着女儿,常用手机给她点赞、点评,做一名“云指导”。
杨薇在朗诵活动中
杨薇的女儿继承了母亲的特点,也成长为一名自律独立的职场女性,前阵子在北京参加行业比赛,还凭借出色的语言表达等能力获得一等奖。谈起女儿,杨薇的认可溢于言表:“我会在见面时默默观察她处理问题的状态,是很慌乱还是很胸有成竹?看到她的表现,我很放心。”三代人彼此间留有空间,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女性的力量,没有因为母女身份就失却边界感,作为母亲,杨薇从不过多干涉女儿的生活,“我自己的生活也很充实,可没时间做唠叨的妈妈!”
家风如雨,润物无声,杨薇把这份“母亲的智慧”带到了朗诵团的管理中:“我觉得亲子诵读对家庭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特别鼓励成员上传亲子朗诵作品,会优先发布到公众号上以示激励。” 杨薇介绍,团里最小的朗诵者才3岁,还有还在读幼儿园的小团友就已经获得了盖着红章的朗诵奖状。如今的扬子江朗诵艺术团里有母女档、祖孙档、夫妻档,常常是一个女性先爱上朗诵,随后带动身边亲友一同加入。
平日里,杨薇7点左右起床,8点就开始坐在电脑前工作——发公众号推文、安排团务、练习诵读,有时一坐就是8小时,晚上还要逐一聆听群里的每份作业。她笑称,退休后比上班时电脑用得还多。最近,为了下个月的专场展演,课程和排练活动填满了她和团友的日程,朗诵声中,这支由“母亲们”主力构成的团队,将坚持学习、阅读、做公益等好风气,推广转化为邻里相闻的深情声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夕悦
图片:受访者供图
校对 陶善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