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南京一小学“评价连续体”让课堂不再是标准答案的流水线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09 23:06:20

如何让孩子们“好”的定义从单一走向多元?教育者该如何构建“未来评价体系”?5月9日下午,南京市鼓楼区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现场会天正小学教育集团专场在南京市天正小学召开。 

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这个教育命题也是天正小学教师们曾经的困惑。“在基于三校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调研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评价改革已成为深化育人方式变革的关键纽带。”会上,南京市天正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天正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黄健回顾了天正小学从“评价困境”到“正成长”的求索脉络。她指出,“好”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形容词,好课堂不应该是标准答案的流水线,而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能量场。

记者了解到,天正小学在教学设计阶段首创了“评价嵌入点”模块,要求老师在备课基础上将评价要素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并预设课堂各环节的评价工具。下一步,学校将通过构建智慧评价新生态,培育全员参与的成长共同体,让家长也能持续提升评价能力,从“分数关注”转向“增值支持”,共同守护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评价的拉丁文词根意思是‘坐在某人的身边’,让我们坐在孩子们身边,收集他们进步的信息,并支持每位孩子的成长”“正评价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点亮学生发展多样潜能”……沙龙分享会环节,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吕林海与集团校五位教师、一位家长,就如何具体地理解“评价连续体”和数智如何助力精准评价两个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正评价、正发展、正逐渐走向精彩。”吕林海教授用三个“正”字作总结,他赞道,镶嵌在课堂过程中的“无痕”评价,让孩子们无形中收获了来自老师的多元评价。 

天正小学的“评价连续体”实践效果如何?现场,集团校师生以生动的主题情景剧《小能手,正成长》展示了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给学生们带来的惊喜和改变,这部情景剧浓缩了多位天正学子六年的成长历程,让在场嘉宾印象深刻。 

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吴青华现场发布新书《评价连续体:适合发展教学评价的创新实践》。“这本书承载着天正小学自开办至今,三位校长的教育思想与创新成果。”吴青华指出,天正小学的成果和经验是“金陵好课堂”首批实验学校创意实践的结果,值得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耿艳、南京市天正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黄健为集团校代表赠书。


“学生评价向来是个难题,天正小学在难点求突破,还能取得‘金陵好课堂’的特等奖成就,殊为不易。”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杨健认为,今天展示的课堂优秀之处在于其核心理念,即“共好”,让每一个孩子的好都能够被欣赏到,走向教学的微观公平。 

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耿艳从宏观层面对天正小学的“评价连续体”提出期待。她希望区内各校能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鼓励大家继续加强合力、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以团队的协同之力凝聚改革的合力,脚踏实地取得新的改革成果。

通讯员 薛梅 蔡宁

摄影 薛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贺东婷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