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成14个“养老顾问”服务站
来源:南京日报
2025-05-07 17:30:47

学习看病两不误

我市建成14个“养老顾问”服务站

近日,建邺区老年大学内,一位70岁的学员上课时突发眩晕和喷射状呕吐。危急时刻,班主任迅速联系“养老顾问”冯医生,两人紧密配合,15分钟内完成应急处置,学员最终转危为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探索开展“养老顾问”服务,提供专业咨询、委托代办等助老项目。

记者从市委老干部局获悉,南京在养老服务领域先行先试,早在2023年起就积极探索“养老顾问”服务,目前已在老年大学等老年人聚集较多的活动阵地建成14个“养老顾问”服务站,实现12个板块全覆盖,全市专兼职“养老顾问”达120人。

声乐课突发意外,养老顾问“救”在身边

“幸好冯璐医生在,我心里才更有底。”提起4月中旬的一场意外,建邺区老年大学声乐三班班主任李红璀至今仍心有余悸。

4月15日10时05分,课间休息时,李红璀正朝教室走去,却迎面撞上了满脸焦急、小跑而来的班长,“有同学突然头晕起不来,动不了了!”李红璀边跑边联系驻校“养老顾问”冯璐,后者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携带急救箱冲向教室。

教室内,生病学员趴在桌上,面色苍白、冷汗直冒,还出现喷射状呕吐。冯璐赶到后,对学员进行血压、心率测量,随后复测,数据均无明显异常。但结合症状,冯璐判断情况复杂,建议送医。学员和家属却怕麻烦大家,坚持 “歇会就好”。李红璀果断拨打了120,“保障学员安全是第一位的!”10时20分,学员被送上救护车。

“昨天在地铁上遇到她,一直拉着我道谢。”4月29日,李红璀笑着回忆道。

紧扣“银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建邺区老年大学此次事件并非个例,而是南京“养老顾问”服务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这些服务站以老年群体需求为导向,整合各类养老资源,不仅提供专业的医疗保健服务,还能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政策解读、个性化养老方案设计等多元化服务。

目前“养老顾问”服务站推出了4种服务模式,老年人可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通过南京市“紫金银辉”服务卡小程序自助查询;也能前往服务站点面对面交流;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专职人员还可上门提供养老方案设计、家庭适老化改造等定制服务。

在金陵老年大学,医务室与“养老顾问”服务站紧密配合,为学员健康提供保障。今年3月11日,在秦淮区委老干部局推动下,金陵老年大学医务室正式开诊。医务室配备36项60件医疗用品,开展诊前3类16项服务,支持医保和干保卡使用,减轻学员经济负担。每周二、三、四,南京市红十字医院科室主任和护理骨干坐诊,为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老年疾病学员提供专业诊疗。

值得一提的是,医务室服务多样,除门诊挂号、开药、抽血检验等基础服务,还有腰腿理疗、专科心功能评估等特色服务,免费测量血压、提供养生茶饮等。一次性预约和“一站式”取药服务更为贴心,学员预约专家后,课后即可取药并领取票据。

进一步健全考评机制,促进“一站式”服务

据了解,南京14家“养老顾问”服务站至今已累计编制发放退休生活指南8500本,办理“紫金银辉”服务卡2.85万余张,线上线下处理医保报销指导、心理健康干预、老年大学报名等需求1600余条,解决急难问题960余件,完成养老方案设计等定制化服务60例。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服务站对老年群体需求的用心回应,更是南京在养老服务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的有力证明。

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局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顾问”考评机制,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和满意度。持续深化医养康养融合,联动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开展养生讲座、健康义诊、心理健康干预,开发中医养生等特色课程,开通银龄康养文旅专线。探索优质养老资源共享机制,提供心理健康、社交活动支持、养老金融、遗产规划等专业咨询服务。设立适老化改造体验区,直观展示智能家居、康复辅具等多样化改造方案,并设置养老科技产品体验应用场景,提供包括智能穿戴设备、康复训练模拟器材、智能监护手环等在内的体验设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智能化便捷化水平,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同时,市(区)委老干部局将通过站点巡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定期组织“养老顾问”服务考评,对违规服务、考核不达标的“养老顾问”及时清退,确保工作队伍富有生机活力。

此外,南京将进一步完善市区共建、部门协作、全市共享模式,通过与家庭医生、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工作结合,促进“一站式”服务,探索借助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就近就便为老年群体开设“窗口”。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