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 练就精湛技艺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01 10:47:04

“千锤百炼始成钢,百折不挠终成才”,这句话也成为了南钢集团板材事业部第一炼钢厂炼钢车间副主任张红军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

全国炉长比武初露锋芒

在南钢集团板材事业部第一炼钢厂炼钢车间的主控室里,45 岁的张红军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眼神专注而坚定。谁能想到,这位如今的江苏省首席技师、高级工程师,2001 年初入南钢时,不过是一名普通的炉前工。高温、粉尘、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成为张红军的工作日常。但这份“苦力活”张红军却干得格外起劲,在炽热的炉火旁,他不仅锤炼着自己的体魄,更融入了对炼钢技术的执着与热爱。

图为张红军

成功源于点滴努力,而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006 年,年轻的张红军站上了全国炉长比武的舞台。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炼钢高手,他沉着应战,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九名的好成绩,并同时获评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

终结九镍钢“卡脖子”难题

2009 年,张红军迎来了新的挑战 —— 低温容器钢的冶炼。以液化天然气运输为例,在零下 160℃的超低温环境下,普通钢材会变得像饼干一样酥脆,毫无韧性,根本无法满足运输和储存的需求。在当时,这类低温容器钢全部依赖进口。“低温容器钢主要有9镍、7镍钢等系列,其第一步的生产难点在于磷含量需控制在极低水平。”作为车间生产技术的带头人,张红军全程参与了南钢镍系钢的研发摸索、试生产,试制和工艺提升优化,从转炉第一次冶炼开始,每炉都全程参与摸索,生产炉数也从开始的1-2炉/组,提升到6炉/组,目前稳定实现长组12炉/组模式。

张红军在工作中

低温容器钢冶炼技术的掌握,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和材料垄断,保障了我国先进制造业供应链自主可控,极大地降低了天然气运输和储存、使用成本,为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煤气回收迈步低碳之路

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煤气回收是钢铁企业降本增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红军告诉记者,冶炼一吨钢会产生130多立方的煤气,一炉钢则会产生2万多立方的煤气,如何能有效回收就是很好的清洁燃料,但安全高效的多回收是难点。

历经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张红军带领团队一起,创新提炼出转炉煤气回收“氧同步”先进操作法,转炉煤气回收值跃居钢铁行业前列。“现在我们厂自发电占到了六成,两次荣获全国冠军炉。”作为南钢第一炼钢厂成本管理负责人,张红军也在集团低碳发展的愿景不断实践探索。

传帮带中的匠心传承

在南钢第一炼钢厂,记者看到了以张红军个人名字成立的“张红军工匠创新工作室”。这位年轻的“老师傅”已先后培养了12名转炉炼钢工炉长,2018年炉长王旭取得全国转炉模拟炼钢工大赛第二名,2020年炉长李依法在江苏省“梅钢杯”转炉炉长技术比武中获得亚军,2022年李择福获南京市转炉炼钢工技能冠军。

张红军(左一)和同事在一起

从干“苦力”的炉前工到行业尖兵,张红军不仅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炼钢传奇,他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中国钢铁行业不断创新、突破的生动写照,岁月流转中传承的工匠精神历经时间的淬炼越发闪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