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朱亚运)4月28日,江苏省基础教育示范性育人模式研创项目现场推进会在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开幕。来自全省的教育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代表齐聚“教育之乡”南通,探索新时代基础教育育人模式的创新路径,推广示范性育人模式的优秀成果,为全省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江苏省教育学会自2022年启动“基础教育示范性育人模式研创工程”,以三年为周期、分三期布局(即第一年聚焦机制创新、第二年深化实践转化、第三年强化成果辐射)。截至目前,已遴选出32项具有创新性、建构性、实践性、引领性的研究项目,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全学段育人场景。南通教育作为江苏教育科研的“排头兵”,有6个项目入选,从小学到中学,从课堂改革到课程综合化实施,形成了一批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效度的育人成果。
作为推进会核心议程,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党总支书记姜树华作《构建儿童高品质语文生活的创新实践》主题汇报。该项目通过“课堂—校园—家庭—社会”四维联动,打造“无边界语文生活课”,以真实情境任务驱动学生“用语文做事”。现场展示的“非正式学习”案例中,学生通过辩论、创作、跨学科探究等,展现了语言运用与文化自信、思维发展、审美创造的深度融合。
“紫琅一小的研创项目从课堂到生活全域重构语文教育,学生身上展现的开放见识与创新精神,正是江苏育人模式改革的生动缩影。”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高度评价南通教育的示范作用,并指出本次推进会承载着“承前启后、提质增效”的双重使命,在“深研究”中孕育新突破,共同书写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开幕式上,南通市教育局局长孙剑波表示:“南通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教育精神,将创新融入城市血脉。紫琅一小姜树华团队的‘构建儿童高品质语文生活’项目,以素养为导向,重构语文育人生态,为儿童垒筑‘滋养一生’的语文根基,彰显了南通教育守正创新的鲜明底色。”他提出,南通将以此次推进会为契机,深化“融合创新”路径,构建开放多元的育人新生态。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观摩了紫琅一小的语文课堂、学生展演及主题沙龙,并分批次开展江苏省基础教育第二批、第三批研创项目汇报交流。
校对 陶善工
